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海滨音诗《鼓浪屿之波》【课型】唱歌综合课【授课人】李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上册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渴望上音乐课,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大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音乐的能力。【教学目标】1、本节课始终围绕歌曲中所表现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为主线,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3、有感情的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4、通过相关的知识渗透,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2、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教学方法】看画同步法、直观性、情境式教学法、欣赏法、示范法。引导学生分层次2欣赏,分组讨论,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学生听着《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走进教室,“看画同步法”导入。(欣赏以台湾名胜古迹为主题的画面。有日月潭、人民广场、台湾故宫。有基隆港、台北市等。上课前滚动播放)背景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提问:这美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你知道它是哪里吗?生答:台湾师小节: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由于国共内战,1949年后两岸人民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台湾的画面调动学生们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1.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唱一首寄托着海峡两岸深情的歌曲《鼓浪屿之波》--(课件:放《鼓浪屿之波》及歌片。)2.提问:歌曲中提到了哪几处非常美的地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生答:鼓浪屿、日光岩、台湾、基隆港等师小节:--(课件:看这几个地方的风光图片)(设计思路:通过聆听,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3.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先走进鼓浪屿去看一看。(课件:看介绍鼓浪屿图片)A、师:鼓浪屿享有音乐之岛、钢琴之岛的美誉。这就是鼓浪屿的音乐厅,这里正3在上演音乐会,这张图片就是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这里收藏了许多名贵钢琴。B、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世界之最图片)师介绍图片:画面上道路右边的栏杆是五线谱,这跳动的音符用水泥砌成,印在路旁的草丛上,绵延一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乐谱。这段曲谱就是歌曲《鼓浪屿之波》,他仿佛静静的指引着每一位来鼓浪屿的游客,“鼓浪屿”与音乐那种千丝万缕的情缘就从这里开始了。4.提问:歌词中还提到了台湾,通过歌词你能看出台湾和鼓浪屿又是怎样一种位置关系呢?(小组讨论)生: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课件:台湾地图)(设计思路:通过以上介绍,让学生对鼓浪屿有些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歌曲演唱做好铺垫。)师:通过歌词和画面了解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遍歌曲吧?(课件:放歌片及《鼓浪屿之波》伴奏,师范唱。)(听后小组讨论)1、提问:请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最高音到小字二组2,最低音到小字组5。2、提问:请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之处?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并为第二段乐曲高潮部进行铺垫。3、提问:通过以上对旋律变化的分析,这首曲子是几段体的歌曲呢?(课件:放歌曲《鼓浪屿之波》)(小组讨论)两段体:A+B4、提问:这首歌曲在力度和音区上有什么变化?第一部分旋律舒缓,平稳。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不论是在力度和音区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上升到“e”,随后乐句中运用的两个“我渴望”非常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