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地基处理本章提要与学习目标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土质各异、地基条件区域性较强,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进行修建,因此就需要对天然的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防止地震时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消除特殊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冻胀性。本章对国内外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并着重于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加固机理和设计计算。本章重点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方法选择置换法深层密实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13.1概述一、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很小的场地。也就是说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基础是指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1.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天然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型式和埋深有关。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地基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3.渗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堤坝蓄水构筑物地基渗流量超过其允许值时,其后果是造成较大水量损失;另一类是地基中水力比降超过其允许值时,地基土会潜蚀和管涌产生破坏而导致建(构)筑物破坏,造成工程事故。天然地基渗漏问题主要与土的渗透性有关。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需对地基进行改良,减小土的渗透性,或在地基中设置止水帷幕,阻截渗流。4.液化在动荷载(地震、机器以及车辆振动、波浪和爆破等)作用下,会引起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部分粉土)产生液化,它是使土失去抗剪强度的一种现象,并会造成地基失稳和震陷。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出现喷砂冒水二、地基处理的对象及其特性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软黏土人工填土(包括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饱和粉细沙(包括部分轻亚粘土)湿陷性黄土有机质土和泥炭土膨胀土多年冻土岩溶、土洞山区地基等。三、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分类(一)置换(二)排水固结(三)振密、挤密(四)灌入固化物(五)加筋法(六)冷热处理法(七)托换(八)纠偏可以按下述方法分类:地基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化学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生物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根据地基处理加固区的部位分为浅层地基处理方法、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和斜坡面土层处理方法三大类。还可视用途将地基处理方法分为临时性地基处理方法和永久性地基处理方法两种。通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1、均质地基(多层地基):通过土质改良或置换,全面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地基土抗剪强度,增大土体压缩模量,或减少土的渗透性。该类人工地基属于均匀质地基,或多层地基。2、复合地基:通过在地基中设置增强体,增强体与原地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复合地基(补充):由两种刚度(或模量)的不同材料(桩体或桩间土)所组成,在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地基。3、桩基础: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桩,荷载由桩体承担。特别是端承桩,通过桩将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中承载力大,模量高的土层。四、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原则和规划程序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总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天然地基条件天然地基是否满足要求天然地基机具、材料条件经验教训地基处理原理地基处理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技术、经济、进度比较分析,并满足环保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试验、补充、调查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检验是否符合要求人工地基补救措施地基处理规划程序§13.2置换法一、概述定义:置换法是指应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体或不良土体,形成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目的的一类地基处理方法。分类:以置换为主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土垫层法、挤淤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