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根据审核准则去收集审核证据,判定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二)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三)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四)对象不同:内部审核的对象是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或全部要素。管理评审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整体以及质量方针和目标。(五)时机不同:内审的时间取决于每年的内审计划安排,当发生质量事故和申诉时可追加内审。管理评审通常每年不少于一次,并常常安排在一轮内审全面完成后进行。在内、外环境或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管理者认为需要时,还可即时安排管理评审活动。(六)方式不同:内审的方式往往是组成一个审核小组,按审核计划实施审核,最后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评审的方式由管理者自己确定,通常以召开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七)输出不同: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关于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再从更深层次进行探讨。、内审和管理评审中都有“审”,内审是“审核”,而管理评审是“评审”。先看看这两个定义:)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判别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且形成文件的过程(:)。我们讨论的是内审,那么,请看看第条和),可以知道内审要确定三个符合性和一个有效性。内审属于体系监视和测量方式之一,还有一个就是条《顾客满意》内审的目的就是条中))这样的内容。就是按照审核定义,取得客观证据,根据准则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不是为了发现不符合。当发现不符合,是改进机会。但目的不是为了发现不符合。就是条过程监视和测量以及条产品监视和测量也是这样的精神。)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没有办法做的;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标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各个审核结果。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顾客反馈信息。从外部来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顾客不满意,这样的目标就有问题了。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体系机构等。、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看它们的区别。譬如,谁来做,什么时候做,记录的维持要求等,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根据区别也可以从反面来看到有什么联系。、归纳起来,质量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