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蒙自市人民医院刘燕新课案例•李先生,68岁,阑尾炎术后补液,于14:00安全返回病房,并开始5%GS500ml,14:40,此时患者突然出现端坐呼吸,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护士一看,液体已经快要输完。•请问:患者此时发生了什么病情变化?•护士哪里做得不对?•教学目标1.列出输液常用溶液。2.说出输液滴速的调节原则和计算方法。3.简述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4.正确实施周围静脉输液法及输液故障的处理。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关心病人。第一节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学习目标•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掌握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列举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熟悉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掌握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静脉输液•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原理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原理大气压大气压++液体静压液体静压==输液系统输液系统内压内压>>人体静脉压人体静脉压液体静压(水柱压):液平液体静压(水柱压):液平面距穿刺部位面距穿刺部位60~10060~100厘米厘米的高度。的高度。大气压:液面上方必须与大大气压: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使液面受大气压的气相通,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作用。液压排气管342目的1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静脉输液目的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碱性溶液高渗溶液右旋糖酐代血浆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晶体溶液晶体溶液胶体溶液胶体溶液静脉高营养液静脉高营养液氨基酸、脂肪乳氨基酸、脂肪乳•晶体溶液•特点: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常用溶液:(1)葡萄糖溶液(2)等渗电解质溶液(3)碱性溶液(4)高渗溶液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及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酮体产生,促进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失调•碳酸氢钠(NaHCO3)溶液–4%–1.4%•乳酸钠溶液–11.2%–1.84%高渗溶液•利尿脱水,短时间内提高血浆渗透压,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胶体溶液特点:分子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作用: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的水分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常用溶液:•(1)右旋糖酐溶液•(2)代血浆•(3)血液制品右旋糖酐溶液•中分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低分子–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量,防止血栓形成代血浆•扩容效果良好,体内停留时间较右旋糖酐长,过敏反应少–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等血液制品•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大和增加循环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提高机体免疫力–5%白蛋白–血浆蛋白等静脉高营养液–作用:均衡补充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提供热量,补充蛋白质,维持正氮平衡,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营养摄入不足或不能经由消化道供给营养的患者均可使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输液原则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决定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决定一般遵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一般遵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补钾原则•注意补钾“四不宜”原则: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不宜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