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三项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云南产品经理:田飞Email:fei.tian@snibe.cn胃癌流行病学1胃癌筛查方法与指标2胃功能三项的临床应用3公司产品简介4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98.9万,中国为46.3万(46.8%);全球每年死于胃癌的病例73.7万,中国为35.2万(47.8%)。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统计数据:GLOBOCAN2008全球四成胃癌在中国胃癌流行病学——《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每1-2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诊断为胃癌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312万例,胃癌发病率31.28/10万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270万例,胃癌死亡率22.04/10万胃癌流行病学胃癌流行病学WongHY,YauT.Managementofgastriccancer:TheChineseperspective.TranslGastrointestCancer2012;1(2):181-185.DOI:10.3978/j.issn.2224-4778.2012.07.07ZhaodeBu,JiafuJi。AcurrentviewofgastriccancerinChina。TranslationalGastrointestinalCancer;Vol2,Supplement1(June2013):为什么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一枝独秀?临床研究发现: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活率可达100%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90%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30%Ⅱ期为66%III期为51%晚期胃癌仅为14%,末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胃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已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胃癌筛查胃癌诊断模式第一线筛查(标本血清学检测)第二线筛查(内镜检测)最终诊断(病理确诊)治疗胃蛋白酶原I/II+胃泌素-17Hp抗体检测我国以往胃部疾病诊断方法对比1胃钡餐造影优点:检测时间较短缺点:射线暴露,检测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性质,结果判定依赖于经验性,受检人群混杂及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期胃癌的判定显得无能为力,临床诊断意义不大。血清PG检测对诊断早期胃癌或肠型胃癌更有价值,钡餐检查对诊断进展期胃癌或弥散型胃癌更有价值我国以往胃部疾病诊断方法对比2其他肿瘤相关标记物(CA19-9,CEA等)优点:采用血清检测,无创伤、广泛认知缺点: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胃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我国以往胃部疾病诊断方法对比3胃镜优点:行业金标准,检测准确缺点:⒈体内检测,痛苦⒉受医生水平影响大⒊检测费用高⒋不适合体检普查我国以往胃部疾病诊断方法对比4.胃蛋白酶原血清检测优点:1.血清检测无创伤、更安全。2.费用低廉,适用于普查体检。3.操作简单,时间短,不会造成受检人员的长时间滞留。4.唯一符合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胃癌检测的初筛方法。5.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是目前早期胃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一)筛查对象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起始年龄。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以下符合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筛查:(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3)H.Pylori感染者;(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二)筛查方法(1)血清学检测项目仍然推荐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HP抗体等项目;(2)首次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的检测临界值:当胃蛋白酶原比值(PGR)低于3.89,G17高于1.5pmol/L时,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3)内镜检查方面,仍推荐对非侵入性方法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有目的的内镜精查策略,而不推荐进行普通人群大规模筛查;(4)否定了上消化道钡餐的价值,不再推荐用于胃癌筛查。•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约有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PGII二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胃黏膜细胞的状态和功能。胃功能三项简介胃蛋白酶原简介PGI是检测胃底腺细胞(分泌胃酸)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