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脏骤停与心脏病猝死分析VIP免费

心脏骤停与心脏病猝死分析_第1页
1/75
心脏骤停与心脏病猝死分析_第2页
2/75
心脏骤停与心脏病猝死分析_第3页
3/75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重医附一院心内科教学目标了解心跳骤停及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熟悉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掌握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掌握心脏骤停的处理掌握心脏性猝死的预防2005年7月2日,以出演毛泽东闻名的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2005年8月18日,46岁的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猝死;2007年6月23日傍晚,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在北京昌平家中猝死;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陈旧性心肌梗死,在家中猝死;心脏性猝死一、定义1.心脏骤停: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发生之前没有任何征兆,10秒左右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及时救治可存活。心脏骤停为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2.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临床上有心脏骤停的证据。(2)从突发症状到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3)不明原因的死亡,之前24小时内病人情况良好。特点:“自然”、“迅速”和“不可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情况1.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2.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54.4万人,居全球之首3.救治成功率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心脏性猝死的统计情况1.在发达国家中,SCD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2.在美国所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中,SCD大约占63%。3.大多数SCD发生在临床确诊的心脏病患者中,特别是心梗后和心衰的患者。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冠心病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发生SCD的主要病因三、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冠心病心肌损伤、坏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的类型四、临床表现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的患者会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急性病变的发生至心脏骤停之前的时间,通常在1小时之内。典型表现: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临床表现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典型表现:叹息样呼吸、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4.生物学死亡:大部分患者将在4-6min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五、心脏骤停的处理•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0%之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电复律治疗。•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心肺复苏分为: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速度!处理顺序: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是否便于抢救2.识别和判断心脏骤停:①神志:呼之不应,意识丧失;②呼吸:胸部无起伏,呼吸停止;③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搏动不能扪及。3.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通知急救医疗系统。4.初级心肺复苏:一旦确定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初级心肺复苏的ABC三部曲:---A:airway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成功的第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颌法。---B:breathing人工呼吸。每30次胸外心脏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C:circulation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是现场抢救最基本的首选方法,必须立即实行。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幅度:使胸骨下压至少5cm。频率:≥100次/min。---D:defibrillation除颤:位置:右侧电极板(心底部)右锁骨中线2-3肋间,左侧电极板(心尖部)左腋中线第5肋间。能量:单向波200J---200-300J---360J《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新亮点:C—A—B—D循环:部位:双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剑突上2个横指频率:≥100次/分深度:至少5cm姿势:肩肘腕呈一直线,身体稍向前倾。按压和呼吸比:30:2中间按压间断时间≤10s5.高级心肺复苏A.纠正低氧血症:气管插管,充分通气。机械辅助呼吸,给予纯氧,充分纠正缺氧。B.除颤和电复律:越早越好。C.药物治疗:尽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1)肾上腺素:首选药,1mg/次静推,每隔3-5min1次。(2)胺碘酮:首次150mg静推,随后1ug/min静脉泵入。(3)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使用。六、复苏后处理A维持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脏骤停与心脏病猝死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