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Hangman骨折VIP免费

Hangman骨折_第1页
1/32
Hangman骨折_第2页
2/32
Hangman骨折_第3页
3/32
Hangman骨折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外科云南省创伤中心李欣定义•Hangman骨折: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有周围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继而出现枢椎不稳或脱位。历史•Hangman—“吊起另一个人的人”•1866Haughton首次从一名被执行绞刑的犯人处发现•1866Reveren和Haugton最早描述Hangman骨折发生脊髓损伤的机制•1965Schneider等提出用“Hangman骨折”来命名这一类骨折,被普遍认同•之后Garber发明了“创伤性枢椎前脱位”(TSA)流行病学•占颈椎骨折的4﹪~7﹪•占枢椎骨折的23﹪~27﹪•占颈椎骨折致死的21﹪•目前交通伤、高坠伤、跳水伤等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解剖和致伤机制分型•1.Pepin-Hawkins分型(1981)Ⅰ型:骨折无移位,损伤仅见枢椎后柱Ⅱ型:骨折有移位,除枢椎后柱外,前方韧带和椎间盘均有损伤•无受伤机制,无稳定性考虑,淘汰•2.Francis分型•静态测量,未考虑受伤机制,淘汰•3.Effendi分型(1981)Ⅰ型:枢椎移位<1mm,C2/3椎间结构正常。Ⅱ型:C2/3明显成角、移位,椎间结构损伤。分三个亚型:屈曲型、伸展型、平移型Ⅲ型:骨折移位,C2屈曲前滑脱,小关节突关节脱位或交锁。•结合屈伸位片动态考虑,分析受伤机制•4.Levine-Edwards分析(Effendi分型的改进版)Ⅰ型枢椎移位<2mm,C2/3间无成角。损伤机制:过伸加轴向负荷Ⅱ型枢椎移位>2mm,C2/3间可伴成角。损伤机制:先极度过伸加轴向负荷,随后屈曲加压缩负荷Ⅱa型枢椎移位>2mm,移位相对轻,而C2/3间成角较明显。损伤机制:屈曲加牵引负荷Ⅲ型枢椎明显移位成角,伴有单侧或双侧关节突脱位交锁。损伤机制:屈曲加压缩负荷诊断一症状•1.颈部疼痛、僵硬;•2.四肢麻木、乏力(神经根受累);•3.脊髓神经症状少见。诊断二影像学检查•1.X-Ray:侧位片较重要,重视动力位片;•2.CT:分析骨折;•3.MRI:明确椎间盘、韧带、脊髓损伤。•4.血管造影:明确有无椎动脉损伤。治疗•一、保守治疗•1.Levine-EdwardsⅠ型:(稳定型骨折)Halo支架或头颈胸石膏固定12周,复查骨性愈合后改颈托固定6周注意:误诊为Ⅰ型的Levine-EdwardsⅡ型骨折•2.Levine-EdwardsⅡ型:(不稳定型骨折)颅骨牵引(2kg渐至4~5kg),复位后2kg中立位牵引3~6周;然后Halo支架或头颈胸石膏固定,复查骨性愈合后改颈托固定6周注意:Levine-EdwardsaⅡ型骨折不能牵引;C臂透视下复位、加压,Halo支架固定。•3.Levine-EdwardsⅢ型:(不稳定型骨折)如能闭合复位,则按Levine-EdwardsⅡ型处理。注意:如不能复位,则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缺点:1.易出现迟发型C2、3鹅颈畸形:2.患者医从性差。•二、手术治疗1.前路手术:适应症:前纵韧带断裂或椎间盘突出的Ⅱ或Ⅱa型骨折。术式:前路钢板、前路C2、3开槽植骨融合局限性:对于Ⅲ型骨折,复位关节突脱位困难;颈口入路创伤大,感染几率大;不经口入路需极度后仰,增加损伤风险;前纵韧带大多完整,尽量保存;远离骨折部位;C2、3间活动丧失。2.后路手术适应症:适用于大多数的Hangman骨折。术式:枢椎椎弓根螺钉损伤小,影响结构少,“恢复生理状态的手术”。•该术式操作简单,但技术要求较高,失败后果严重。•对部分枢椎椎弓根较细者不适合使用。Magerl螺钉手术相对简单,但是丧失的C1、2的旋转活动,对颈椎活动形成阻碍。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难度相对减低,但是固定范围较大,对颈椎活动影响大3.前后联合入路适应症:适用于Ⅲ型损伤并伴有前方C2、3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总结•Hangman骨折中,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是关键;•正确的分型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且安全、可靠。感谢您的关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