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及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配合第二手术部四肢专业组制作局部解剖01常见骨折类型02肱骨干骨折手术配合03CONTENTS目录上肢带骨上肢骨肱骨自由上肢骨桡骨、尺骨手骨上肢解剖肱骨长管状骨,一体两端。上端:肱骨头大结节和大结节嵴小结节和小结节嵴解剖颈外科颈(易发骨折)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及尺神经沟外上髁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前臂内侧,两端一体上端滑车切迹鹰嘴冠突尺骨粗隆桡骨切迹尺骨体:呈三棱柱形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尺骨桡骨前臂外侧,一体两端。上端桡骨头桡骨头凹桡骨颈桡骨粗隆桡骨体:呈三棱柱形下端尺切迹桡骨茎突一、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骨干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交接处,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此种骨折好发于中年和老年人。二、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内外髁上2-3cm处的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肱骨干中部和中下1/3交界处。肱骨干骨折在全部骨折中占到3%左右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有桡神经紧贴骨干通过,此处骨折骨折多成斜形、螺旋形,近端向前成角内旋移位,容易并发神经损伤。(腕下垂、伸拇受限、伸掌受限、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肱骨干的滋养动脉在中1/3偏下内方处,从滋养孔进入骨内下行。肱骨下1/3骨折术后易形成骨不连。三、尺骨鹰嘴骨折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四、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孟氏骨折。孟氏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最早报导了这种类型骨折,故称孟氏骨折。五、盖氏骨折桡骨中下l/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具有许多名称。早在1929年法国人即称之为反孟氏骨折。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了此种损伤,并建议强力牵引拇指整复之。此后即称此种损伤为盖氏骨折。六、柯雷氏骨折柯雷氏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发生部位位于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此处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交界处,为剪力上的弱点,故遭受暴力后易发生骨折。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此后习称柯雷氏(Colles)骨折。柯雷氏(COlles)骨折多为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骨折线多为横形。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桡侧移位,近段向掌侧移位,出现腕关节的“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畸形。可影响掌侧肌腱活动。暴力轻时可发生嵌入骨折无移位。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或合并下桡尺关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关节脱位,分离,或造成尺骨茎突撕脱。七、史密斯骨折1847年SmithR.w.详细描述了桡骨远端骨折,其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病例。此后即称此类骨折为Smith骨折,沿用至今。此类损伤其畸形恰与Colles骨折相反,故亦称之为反Colles骨折。三、手术配合(以肱骨中下段骨折为例)1.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时注意事项,消除病人术前焦虑、恐惧心理。2.物品准备中单、手术衣、骨科包、手套、电刀、吸引器管及头、电钻、克氏针、1#及4#线、22#及10#刀片、缝针1盒、无菌绷带、护皮膜等。3.病人到手术间后,两名护士认真查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名称、部位、术前准备、携带物品、过敏史等项目。3.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摆好麻醉体位。备好负压吸引器。(右图为2岁患儿右肱骨下段骨折)4.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是否完好。5.麻醉完成之后,协助摆好手术体位(平卧位),并在肩下垫一体位垫,以配合消毒。6.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切口的位置及术者要求准备电动止血带,注意保护皮肤。选择合适的负极板及粘贴部位,避免患者接触金属物品。根据患者情况和术者要求准备搭手板,同时约束好其他部位。7.洗手护士提前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