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四肢骨脊柱损伤本章需要掌握内容•1.熟悉骨折的概念、机制和分类•2.熟悉骨折愈合过程•3.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和意义•4.熟悉各种骨折并发症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和X线影像学特征•5.熟悉肢体短缩和成角畸形测量第一节四肢骨关节损伤骨折概述骨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骨折。•注意:有些骨折,X线早期可不显示骨折线,两周后再行摄片复查,此时断端骨质吸收,骨折线则清晰可见;注意鉴别易被误诊为骨折的X线影像。•注意鉴别易被误诊为骨折的X线影像:•①先天变异,如枢椎齿状突不愈合、椎弓根峡部裂等。其案情多无足以导致骨折的外伤史,相对应的两侧骨面呈硬化圆钝;•②较小的骨骺可被误为撕脱骨折,较大骨骺的骺线易被认为骨折线;•③种子骨与副骨可被误诊为撕脱骨折;•④病理改变,如将脊椎骨骺炎引起的椎体楔改变,误为压缩骨折;•⑤骨营养血管沟的阴影可被误诊为裂纹骨折;•⑥两骨的影像重叠时,在重叠边缘上可形成一透明线,易被误诊为骨折,如跖骨基底互相重叠部分。损伤机制骨关节损伤鉴定应详细了解包括受伤时间、过程、方式、暴力性质等。同一受伤过程,可发生不同类型骨折。同一创伤机制,也可为不同的受伤情况或原因所引起。直接暴力骨折:骨折发生在暴力作用处,如打击、砍击等。间接暴力骨折:骨折并不发生在直接暴力处。通过传导、杠杆或人体旋转等。•肌肉拉力骨折:肌肉突然而强烈收缩而引起附着骨质的牵拉撕脱骨折。骨折分类外伤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骨折程度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骨折形态螺旋形粉碎性撕脱性X线检查目的X线检查目的明确有无骨折或关节脱位;了解骨折或脱位的详情;透视监视下复位;复位固定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注意判断是否有病理性骨折。基本X线表现基本X线表现1.骨折线1.骨折线一般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的透光裂隙。骨折线右肘正位右肘正位右肘侧位右肘侧位骨折线基本X线表现基本X线表现1.骨折线1.骨折线有的也表现为骨皮质皱褶、凹陷及骨小梁扭曲、中断或因骨小梁嵌插所出现的条状密度增高影。骨折线1.骨折线1.骨折线一般主要表现为透光的裂隙。有的也表现为骨皮质皱折、凹陷及骨小梁扭曲、中断或因骨小梁嵌插所出现的条状密度增高影。骨折线的宽窄、形状及清晰度与断骨的裂开程度、移位情况等有关。新鲜骨折线的边界一般都清晰、锐利。基本X线表现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骨折边缘颈椎CT颈椎CT基本X线表现基本X线表现由创伤引起的出血、水肿以及渗出反应所致。1.骨折线2.软组织肿胀2.软组织肿胀是骨折时所伴随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肿胀骨折愈合期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判断主要从骨折线变化和骨痂量的多少进行判断新鲜骨折:3周内骨折,骨折线锐利;无骨膜下新生骨痂影;软组织肿胀陈旧骨折:3周以后,骨性愈合之前;骨折线仍可见;断端见骨质吸收;骨膜下新骨形成撞伤两天撞伤两天撞伤叁个月撞伤叁个月新鲜骨折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陈旧骨折血肿机化期骨折以后,骨膜、骨质和骨髓等组织损伤或断裂,同时损伤了骨骼周围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伤后4-5小时,骨折部位血液开始凝固,形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这一时期约2-3周完成。原始骨痂形成期•软骨痂形成期约4~8周,原始骨痂分布于骨断端间及其周围,分为内骨痂及外骨痂。硬骨痂形成期•此阶段于伤后8周~12周。一直延续至硬骨愈合,成人长骨约2~3个月。改建期•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和愈合中的一定时期内,都通过成骨和破骨过程进行塑形。最后在形态和结构上恢复或接近和恢复到和正常骨一样。至此,骨折愈合过程就完全结束了。骨折的症状与体征•一般表现•骨折特有畸形四肢各部位常见骨折•锁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踝部骨折跟骨骨折骨折的法医学鉴定•骨折认定•影像学的同一认定•损伤机制判断四肢骨折的伤残鉴定•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判断主要从骨折线变化和骨痂量的多少进行判断。•当受检人隐匿曾有骨折外伤,本次外伤后转嫁对方或被告怀疑受检人骨折既往外伤所致,需鉴别是新鲜骨折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