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育论文让孩子自己负责VIP免费

德育论文让孩子自己负责_第1页
1/3
德育论文让孩子自己负责_第2页
2/3
德育论文让孩子自己负责_第3页
3/3
让孩子自己负责孩子在身体、心理、智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成长是受客观规律所约束的中国教育在当前的一大弊端就是在孩子智力成长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唯考试成绩“马首是瞻”,结果得不偿失:为少数进入名校的学生“陪读”甚至“殉读”的是更为多的多数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名校”在担负淘汰多数孩子的“责任”)。即便如此,这些进入名校的孩子甚至是一路从“名牌”到“名牌”走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与世界相同年龄段和相似学业段的各色民族的孩子相比,尤其是与欧美国家的孩子相比,他们在心智、体魄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在同步趋于成熟吗?是否与世界各色民族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幸的是,答案多是否定的,“高分低能”“学生自杀率”“毕业即失业”等即是有力的解读。只有让孩子从小开始就“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自己承担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培养起强烈的“做事责任心”,孩子才能迅速地成熟起来,才能肩负家人、师长和社会、民族赋予他的历史使命。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拥有的生活资源少,有的甚至不能满足生存之需要。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受苦受累,忍受生活的磨难,体验生活的艰辛,体会父母的辛劳,就会早早成长成熟起来。当然,“穷人”家的孩子若不跟着父母承受社会生存的磨炼挣扎,也是不可能“早当家”的。俗话还说:“穷人家的米是有个数的”。这就是说:“穷人”家的孩子在吃饭时若不小心打翻了饭碗,就只有饿着肚子熬到下一餐才有的吃(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从河北来广州参加“手拉手”活动的十二岁女孩丁肖霞,就“惊问”城里的孩子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餐饭?为什么要多吃两餐?)。所以穷孩子非常钟情每一餐,非常珍惜饭碗中的每一粒米。这种“打翻了饭碗没饭吃”的后果,是直接落在孩子自己身上刻骨铭心饿肚子的体验!这种不堪忍受的后果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逼迫孩子主动去调整和纠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吃饭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千万不要分心打翻了饭碗饿肚子!久而久之,推而广之,孩子就会养成“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做事的个性素质和自己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心。这种素质和责任感体现在学习上,他必将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好学生;体现在做事上,大家会觉得这孩子“懂事”“会做事”“成熟早”;体现在做人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如果面对孩子打翻了饭碗时,爸妈说,乖乖,没关系,妈再给你盛一碗,要不上街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在这里,孩子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是由其他人来承担的,是爸妈用多花钱的办法来解决的。久而久之,广而及之,孩子就会养成“不在乎,无所谓,随你便”的个性心态和无责任心的行为习惯,做任何事都可能“马马虎虎”“糊糊涂涂”“丢三拉四”,什么事都可能不会做,即使做也老出差错,大家会认为这个孩子“不懂事”“不成熟”“老也长不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孩子遇到诸如“打翻饭碗”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类似“饿肚子”这样的后果是让孩子自己来承受,还是帮助其逃避责任让其他人来承担,这是经常摆在孩子父母和师长面前的选择。截然不同的选择是中国父母与西方尤其是欧美国家父母的重大区别之一:中国式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影响其身心健康,往往包办代替,不让孩子直接承受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尤其是失误行为产生的损害性后果。欧美式父母出于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目的,鼓励孩子从练习爬行、走路、吃饭…开始“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承担后果”所以我们常看到如此情形:孩子兴高采烈地在泥水里爬,一脸一头一身的泥浆,连眼睛鼻子嘴巴都分不清;孩子自己跌跌撞撞走路,摔得鼻青脸肿还高高兴兴地爬起来再走;十个月的孩子瘫坐在圈椅里自己抓饭吃,一桌一地一脸一身甚至鼻孔耳孔里都是饭菜,吃得津津有味……父母的责任就是创造有利的坏境条件,帮助孩子尽快成熟起来,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个性特征的孩子,当他们承受的损害性后果超出其承受能力时给予救助,包括分担责任,减轻后果,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所以欧美的孩子一进入成人行列后,往往选择贷款和打工供自己接受高等教育,自己挣钱还贷,比中国的同类孩子至少提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德育论文让孩子自己负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