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等.•1、山水田园诗的内容:•题材主要有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但并不只为写山光水色,这类诗歌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感情寄托的问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中意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它的主题常常有: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厌弃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生活闲适,悠然自得;官场失意,寄情山水……•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意象:•自然景物:青山、流水、明月、清风、清泉、松竹、菊花、炊烟、桑麻、白云等。•常用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小结:田园风光——清新优美、宁静和谐、远离尘俗、冷寂荒僻•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3、山水田园诗的类型:•按照诗人抒发的主体感情,山水田园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对山水自然、田园生活的歌颂与热爱。•以王维《汉江临泛》为例:•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整首诗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进而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已经寄情山水,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闲适恬淡的心情。)•以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为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3)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的刻画,表现主人公一种高洁的志趣。•以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为例:•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4)对生活的哲理感悟,禅意寄托。•注意:此类诗歌往往感情复杂,不一而足,甚至会有矛盾的情感,如闲适与寂寞兼有,出世与入世相冲突。要立足诗句仔细揣摩。4、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手法:•(1)写景技巧•①描写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明暗•②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绘形、绘色、绘声)•③色彩映衬•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⑤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实为虚•⑥描写技巧:白描,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⑦修辞手法•(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对比等……•赏析示例——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