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视频课观后研讨草稿VIP免费

视频课观后研讨草稿_第1页
1/3
视频课观后研讨草稿_第2页
2/3
视频课观后研讨草稿_第3页
3/3
南圩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评名师录像课课《放飞蜻蜓》)时间:地点:主持:内容:评析录像课《放飞蜻蜓》议程:评课记录(部分听录)周奎老师:欣赏了专家执教的《放飞蜻蜓》一课,感到这节课亮点很多,下面就简单地说一说。该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脸上一直挂着甜美的微笑,加上生动活泼、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听课的我们和她的学生们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就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非常重视写字教学,不放过点滴指导学生写字的机会。如板书课题时也板书在田字格里,边写边强调注意点。我们板书课题就直接写在黑板上,没有利用起这个机会。刘老师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听写词语时,不时地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友情提醒用完笔放在笔袋里。从这些小细节中可见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节课刘老师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画描写蜻蜓的句子,还有描写陶行知的语句。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王瑞宣老师:本课有三大亮点,让学生们和我们听课老师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第一处是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师把课前准备的几个装有蜻蜓的瓶子分给学生自由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这就避免了只看课文的枯燥。而且令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第二亮点是在学生观察讨论加入了唯美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情绪也渐渐高涨起来。这是一种奇妙的效果。第三亮点就是在课文的结尾部分,师在让学生了解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后,进一步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学生在体会到放飞蜻蜓的乐趣的同时,也对知识丰富、和蔼可亲、尊重孩子的教育家陶行知更加敬佩,为日后学习有关他的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从孩子喜悦和神往的表情上,我更觉得这一设计苏颖老师:有幸欣赏了专家刘老师的《放飞蜻蜓》一课,跟各位老师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听刘老师的课真是赏心悦目,无论是教者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那么的亲切得体,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如沐春风。整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不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的原则,更展现了教者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教者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更带有目的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同时,刘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素养的培养,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写字、朗读,还是口头表达,她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能悉心指导,语文课堂的特点体现比较明显。总之,这节课学生不仅对蜻蜓有了全面的了解,更认识了一个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的陶行知先生,也让自己的童心得到了一次放飞,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张仕途老师:感叹啊!专家就是专家!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是一堂扎实的语文课。1、、双基训练扎实。开头近6分钟的写字教学,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中“蜻蜓”一词,听写词语,无论是握笔姿势、坐姿还是关注字的间架结构,在刘老师恰到好处的友情提醒和作业展台展示时同学互评下,孩子们做到了写正确、写美观。后来默读课文按要求画出词句时,再次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孩子们在小小细节中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定会受益终生。另外,整节课上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了解蜻蜓,喜欢上蜻蜓并油然而生起保护蜻蜓,放飞蜻蜓的决心。指名读、表演读、看图读、想象读、分角色读,齐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形式多样,使学生沉浸在朗读的快乐中,以读为主,以讲促读,朗读要求不断提高,在朗读过程中提高认识,培养语感。2、课堂结构简洁。这节课的三大板块,复习巩固阶段扎实、朴实。由3组词语引出三个角色:“陶行知”、“孩子们”、“蜻蜓”,孩子们用跟这3个角色相关的几句话串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灵动、可爱的“捉”、“谈”、“放”的板书,很快就将孩子们带入了情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精读感悟阶段,深刻、灵动。“了解蜻蜓”、“感悟陶行知形象”双线并进,刘老师个人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视频课观后研讨草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