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的几点印象宁夏泾源县兴盛学区中心校余连忠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以其卓越的课改理念创造了一个教育神话,被教育界誉为课改的“小岗村”,因其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全国课改的典范。带着一份钦佩和疑惑,11月15日清晨,我们一行27人在教育体育局马志清副局长的带领下,踏上了探秘铜都双语学校的路途。经过几天的考察、学习,受益匪浅,在此,仅谈谈自己的几点印象。一、对铜都双语学校的整体印象这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距离铜陵县顺安镇7公里,现设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处于不同区域,下一步准备开设学前幼儿教育。铜都双语学校创办于2000年,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的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与教育内涵构建”两难抉择。怎么办?盛国友校长就像当年的沈浩,他说,沈浩当年解放的是小岗村民的生产力,那我们的“小岗村”是否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于是,他们开始关上门来搞改革,并且给课改确立了十六字方针: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课改成果已经显现出来,用汪兴益校长的话说:在民办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铜都双语学校生源连年保持在1500人左右,面对每学期7000多元的收费,家长们毅然决定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近年来,学校的中考、高考成绩在铜陵市名列前茅。二、对高效课堂的印象1.我们考察了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发现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将学生座位摆成小组形状,一个教室有两个老师,一人上课,另一人负责组织学生,开始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三年级开始用高效课堂模式上课,一点一滴的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经过2—3年的坚持和努力,到了六年级,老师和学生对这种模式已经运用的相当熟练了。2.课堂实行“导生”、“导师”制。“导生”——即“小先生”。他的作用是组织全班学生自研(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等。这些环节中,“导生”在教室内不停地巡视,了解各小组学习的情况,每一个环节完后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我们观摩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课上,老师没进教室前,就是“导生”给大家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同学们独学的。“导师”——即教师。无论学习的哪个环节,教师都要做到眼勤、腿勤,密切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自研环节中,教师轻盈的脚步穿梭于学生中间,随时关注边缘生;5人互助组学习中,教师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时的给予指点;展示学习中,教师全神贯注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在关键、疑难之处进行点拨。用他们的话说: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幕后英雄”,而把展露才华的机会让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和不爱说话的学生,帮助他们进步。3.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学习的环节是: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学等几个环节。(1)独学。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和要求,结合文本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独学时不允许使用工具书,也不许相互讨论,完全靠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提高独学的效益。独学环节学生很安静,学的非常投入,没有因听课老师来回的走动、相机拍照的声音而受到干扰,这一点令我们感到非常的钦佩。(2)对学。对学一般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问题导学中进行两个人之间的学习,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百分数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会解题,还要弄清楚谁跟谁比?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对应分率的含义是什么……(3)群学。5人一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深入探讨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让“落伍”的学生先说,如果没学会,由小组长来教,或者由小组长指定学生教,直到“落伍”的学生学会为止。另外,群学中学生所站立的位置也有讲究,对角线式的站法避免了交流时的相互干扰。(4)展示。也叫展学,不光是学习成果展示,更重要的这是一个检测性学习环节。一是交流展示中,当一个组展示时,其他组成员围观、倾听、评价,也可以自由的发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