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快速理解课文的主旨,为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础。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思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大家经常说到的有题目扩展法、要素串连法、段意合并法等。如果单单这样告诉孩子,对小学生来说,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他们还是不太清楚,我们觉得,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给出不同的方法,更能让小学生较快掌握。一、写人类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如《詹天佑》一文的主要内容是: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他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二、叙事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适合用“要素串连法”概括主要内容,也就是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进行串连。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时间)过草地(地点)时,一位炊事班长(人物)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起因),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经过),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结果)。又如《灯光》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时间),郝副营长(人物)在交通沟里(地点)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到书上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插图,,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起因);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受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经过)。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结果)。三、写景类文章。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作者通过有条理的、生动形象的描写,为读者展示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写景类文章一般都有清晰的写作顺序,并且景物特点明晰。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首先要明白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串联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即可,可以称为“段意串联法”。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又如《索溪峪的“野”》的主要内容是: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到了这里,人也变得野了起来。四、状物类文章。作者在一篇文章中,着力描写一种事物,进行赞美,并通过赞美这种事物,赞颂一种精神,或说明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这类文章,我们通常把它作为咏物的文章,或者说是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的文章。阅读状物类文章,我们要“明事物,抓特点”,也就是弄清作者在文章中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然后进行概括。如老舍先生的《猫》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大猫古怪的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再如袁鹰的《白杨》一文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一位父亲向子女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的特点,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接下来我们分别以课外的一篇短文为例,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人】花一样的姑娘星期天的早上,我到一个朋友家去,路过一条小巷口,忽然眼前一亮:嗬!好美的花,在路边一字排开,开得正盛、正旺!为这破旧的小巷平添了几分生机。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花儿吸引住了,真想过去嗅一嗅。“吱——”一声门响,一间矮矮的花房中伸出一根拐杖来,一个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吃力地提着一壶水,仅靠一只左脚和一根拐杖走了出来,呵,是她?每天总能在菜场上看见她。一身朴素的打扮,裤子上还有补丁。她看见了我,浅浅地一笑,就开始仔细地给花浇水了。不用问,这些花一定是她种的,多美呀!在朋友家里,我们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