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的研究方案一、概念的界定自主学习是指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陈水清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社会文化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吸纳、内化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一系列知识、观点、原理、定理或理论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方法论的把握和应用,从而形成或锻造出学习主体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习主体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地追求,而奠定心理与能力基础。这一过程的形成与主体自身的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二、问题的提出(一)理论背景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最终报告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指出教育应贯穿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该促使学生从原先低层次的“学会知识”达到高层次的“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与许多教育主题的研究一样,自主学习研究尽管具有一个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在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不超过一百年;在国内,对自主学习的系统探讨不超过三十年。由于自主学习研究的历史很短,这就决定了无论是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还不可能很好地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它历来是教育和心理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把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例如,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自主学习被看成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之加以研究;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克服学习的被动性,体现其主动性;在学习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调节水平来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长为有效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论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众多教育学、心理学派都把自主学习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从不同角度作了一些探讨。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的齐莫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促进自主学习的方法。九十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并取得重大进展。下面就对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进行一下论述。(二)现实背景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培养目标。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速度也随之加快,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不断获取新知识和主动探索,善于搜取、辨别和加工各种可得信息,能根据自己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