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一等奖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内容摘要:本研究认为首先作为班主任来说应该树立科学民主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全面研究,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关注社会负面思潮对学生的侵蚀,帮助他们加强抵抗力;第三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变传统的父子型为良师益友型;第四要正确对待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因势利导把非正式群体引向有待于集体凝聚力的方面:第五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关键词:教育理念、社会思潮、师生观、非正式群体、心理疏导等是学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学校一切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说,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要由班级管理来体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班级管理似乎已经成了一整套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体系: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大多比较注重形式,写计划、执行计划、主题班全、鼓励学生搞好文化成绩、对问题学生进行处分,然后到期末写评语、整理档案;因为班主任大多担任文化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时间是思考课程问题,很少去考虑如何管理班级,可以说是应付式的管理或者被动的管理。这种管理能够出怎样的人才呢?当然,有人会说,我们教育的学生一样上大学,读研究生,难道这还有问题吗?可是,有些现象我们不能不去思考:青少年学生荒废学业迷恋网吧的现象、、优秀学生怒砍亲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逐年上升、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中大量涌现早恋现象、学生中公民道德意识逐年淡化等。这些现象表明新时期已经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使班级有序、和谐、递进地向前发展,教育出来的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这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去思考的问题,我长期在教学的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对上述问题材的所困惑,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一、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曾经有人说过,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句话也许有些刻薄,但是确实有道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同学,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可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潜移默化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就是其深刻的写照。比如说,有些班主任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家长式的,其带出来的班级一般都缺乏民主,缺乏班级凝聚力,学生在长期的熏染中也会养成性格暴躁,遇事简单直接,以后走向社会,不当领导则罢,一当领导,一般都会把他长期积累的有关班主任的管理观不自觉地搬到他的管理中。而有些班主任原则性强,一般事情都按上级或学校领导的指令进行,喜欢运用规章制度、听取学生汇报,喜怒不形于色,应该说这种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一般比较规范,容易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学生也比较规矩,但是往往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欲望不强,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班级管理的调控者——班主任,大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班级管理类型和方式,如果班主任追求的是把学生教育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那么他在班级管理中就会进行新型的管理,强调与学生的信息和感情交流,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遇事和学生共同协商、民主解决,既注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注意学生品行的发展,既重视学业,又重视能力。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培养下,学生的知识能力就可能得到全面的提高,非智力因素就可能得到正面引导,从而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如果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升学率,认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班级智力搞上去,就会忽视班级德育等方面的管理,其一切的工作点就是一个——学业成绩,至于学生的能力、品德、身体素质、艺术修养等都会被放到第二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一好遮百丑,产生晕轮船效应。而学生也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家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父母的传统育儿观,使他们生活能力低下,人际关系紧张。而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则可能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从而使他们自暴自弃,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