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发现美的眼睛人的灵感往往就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留心观察,从而引发你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说:我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说;“我的昆虫事业,来源于我对昆虫的观察。”正是因为这样留心观察,才使得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从观察中我们不但可以收获一种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一种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能收获一种思想。初中学生,十三、四岁,正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阶段,我们需要更好地引导。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唤发学生观察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唤醒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学生才会观察得兴味盎然。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例如我这节课讲细菌,我就准备一个发霉的苹果与一个新鲜嫣红的苹果。让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区别,谁的回答得最全面就把这个好苹果奖励给谁。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从形状、颜色、大小、形态等区别都有回答,并对区别进行详细的描述。二、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务实态度。引导学生用看、听、尝、闻、触的方法对一件具体物品进行全面、细致、有序的观察。让学生自己体验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闻,用皮肤触的过程,并把自己观察到的表达出来。1、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在的教材都是彩版,更形象直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是自备的教学挂图。2、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演示实验时,边演示边解说,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尤其是我们乐山地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就是一本生物活教材。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