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的第一次正式见面。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一次质的跳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分数是在平均分的条件下产生的,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鉴于本节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二、学情分析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教学时应提供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绝不是一张白纸,关于几分之一的概念学生可能听父母或他人说起过,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数学知识,或许学生对几分之一有最初形态的认识,它表示几份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但因学生年龄所限,生活中关注了它的读法、写法和意义的人毕竟是少数,且不系统,因此几分之一的教学仍是学习分数的新篇。作为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主要有两个困难:其一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其二是要口头表达分数的意义。三、教学流程根据以上分析,我从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课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数学学习的喜洋洋和美洋洋吃月饼月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帮喜洋洋和美洋洋分月饼的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为认识分数打下基础。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学生无法用整数顺利表示出半个月饼时,从而引起认知冲突,促使思维的深入展开。借助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让学生对“如何表示半个月饼”这一新的问题进行大胆尝试。一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到用1/2来表示,不知道时,没关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获取新知。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1):动手操作,促进内化初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我顺势出示一个随意分成两份的圆,问学生老师找的是不是这个圆的一半。通过直观形象的比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一半要两边一样大,就是平均分,再次突出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接着我进行了分数的读法、写法教学。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分别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教师把各种图形进行板贴,以一个圆为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二分之一的含义。通过几个学生的复述,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表述。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图形,可以折出相同的分数,再次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2):顺势引路,巧妙迁移在学生折出了二分之一后,我接着质疑: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我预设学生根据前面二分之一的学习,可以前一类推出每人获得月饼的四分之一,并完成书中的空白。接着教师再次出示活动要求:动手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找到后,涂上颜色,并写上这个分数。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通过教师的疑问: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通过对不同折法的比较,让学生归纳出不同的折法可以表示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