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文摘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由传播图象、声音、多种信息传输的综合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形式多样,功效各异的学习材料。这样先进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关键词电教媒体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所使用的媒介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电教媒体已普遍为教学服务,他们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功效各异的学习材料。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向课堂主体的位置,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6—12岁左右,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走向抽象思维和更高级的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根据这一年龄阶段的特征,学生的学习往往要借助许多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电教媒体将图片、影象、文字、动画、声音、资料、习题库等都能一一鲜明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并可随时调用,反复查阅,真是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的一些体会。一.身临其境,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时,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学生听,或是学生读教师听,学生如此被动地接受新课,自然丧失了较大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课文内容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比较远,那他们理解起来就更难了,但如果用上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的电教媒体,那情形可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奇异的境界,伴随着悦耳的朗读,播放海面、海底、海滩等美丽景观的录象。孩子们从计算机屏幕中看到了瑰丽无比的海水、品种繁多的水产、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乌龟……学生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起来了,积极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另外,学生还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更爱学了,更想学了,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如此生动、具体、形象的感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自然深刻多了。在教学《小镇的早晨》《惊弓之鸟》、《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时,我分别使用了适当的电教媒体,发现孩子们都能较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提供直观景物,帮助理解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词句光靠教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真物实景后,在感官上留下强烈的印象,将为理解语言文字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大禹治水》这一课时,“洪水”对于许多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但它对于全文的学习又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讲解这个词时,我先为学生放一段录象,让他们亲眼目睹一个个美丽的村庄,一座座漂亮的房屋和成群结队的牛羊被大水冲走、淹没的凄惨场面,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神情严肃,甚至有一个小女孩竟伤心得失声痛哭了起来这时我告诉学生们,这,就是洪水!学生们对洪水有了深刻的认识,真实地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接着我又引导:对于这样凶猛无情的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义愤填膺地说:“洪水这样凶恶,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伤害,不把它治理好可不行!”也有的孩子说:“洪水这样凶猛,治理起来一定很不容易。”而后我又为学生放映了一段现代新修防汛工程的录象,让学生们明白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但治理洪水还是十分艰苦,十分危险的工作,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呀!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大禹治理洪水的必要性和治水过程的艰难,经过对课文进一步的学习后,大禹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真真正正的大英雄。三.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民主、和平、愉快、平等竞争的学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