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工厂址的选择和总图布置•主要教学内容:1、化工厂址的选择。2、化工厂各车间与生活设施在厂区中的布置原则。•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化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所要做的内容;掌握化工厂址的选择原则及化工厂各车间与生活设施在厂区中的布置原则。•教学建议:•1、化工厂址选择与化工厂各车间与生活设施在厂区中的布置是本章重点。•2、讲清厂址选择与化工厂各车间与生活设施在厂区中的布置原则。第一节厂址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是化工厂的终生大事,选得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基建的速度和投资,生产的发展和产品成本及工农关系,以及工厂经营管理费用等方面,即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1、选厂址主要条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1)节约用地,考虑发展(注:地不能征多,但也应留有发展佘地);•(2)利用城镇设施,节约投资(电、蒸汽、燃料等靠近电厂或水水电站,靠近燃料供应点,水靠近江、河、湖等);•(3)满足环境卫生及交通运输要求(能妥善处理“三废”,优先使用水路、铁路运输,适当增加公路运输);•(4)不旱不涝,地质可靠;•(5)少挖少填,有利于协作等,还要与城市规划协调。•具体选址时,由于产品特点及规模的不同,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也不同,有的取决于市场因素(该地或使用这种产品量占全国2/3以上)、有的取决于动力因素(尽量靠近热电厂)、有的取决于原料来源(原料储量大,尽量靠近该地点)。因此,应抓住主要因素,结合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厂址的选择。•2、厂址选择步骤•(1)准备阶段•①确定主要车间面积和外形尺寸,绘画总平面草图(选二、三个方案比较);•②初步确定工厂的运输量以及水、电、蒸汽、氧气等用量;•③确定职工概略人数及劳动力来源;•④对厂址初步进行勘测(工程地质、水文、土壤、地形等);•⑤收集水、电、汽的来源及有关资料;•⑥收集气象、地震及建筑材料等资料;•⑦初步定出厂区、住宅区、废料场的位置。•(2)方案比较•对已选定的二、三个厂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应根据工厂主要要求,抓住几个主要因素,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第二节总平面布置•厂址确定以后,即进行总平面布置,其任务就是要总体解决全厂所有的建筑物、构建物在平面和竖向上的布置,地上、地下工程管网,运输网的布置,行政管理(如办公楼等)、福利设施(如幼儿园、食堂、礼堂等)及美化设施的布置。具体布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生产车间的布置•生产车间的位置应按工艺过程的顺序进行布置,生产线路尽可能做到直线而无返回流动,但并不要求所有车间在一条直线上,应考虑辅助车间的配置距离及管理上的方便。一般功能、工艺相似的车间、工段尽可能布置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车间之间的管道尽可能沿道路的铺设。生产有害气体或粉尘车间要放置在下风或平行风侧。•2、关于辅助车间的布置•辅助车间包括:锅炉房、配电房、水泵站、机修车间、中心试验室、仪表修理车间及仓库等。•(1)锅炉房尽可能布置在用蒸汽较多的地方(可成减少热损失,缩短管路),其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的车间或仓库,应放置在下风位置;•(2)配电间应配置在用电大户附近,•并置于上风位置;•(3)机修车间应放在与各生产车间联系方便而安全的位置上;•(4)中心试验室和仪表修理间应置于清洁卫生、噪音少、灰尘少的上冈位置;•(5)仓库设在与生产车间联系方便,并靠近运输干线的位置上。•3、关于行政管理部门及住宅区的位置•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工厂各部门的管理机构、会议室、饭厅、礼堂、托儿所、医务所等,应建在工厂外,最好位于工厂的上风位置。•居民住宅应在厂区外面,并在上风位置。•4、关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工业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仅要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工业卫生、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1)防火•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4级,一级的耐火能力最好。•一级:钢筋混凝土结构•二级:混合结构(钢尾架、柱和砖墙)•三级:砖木结构(木屋顶,砖墙)•四级:可燃结构•②工业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成物质的特性分类)共分为五类(部标)。•甲类:闪点<28℃的易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