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王国林《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逐步传输的一种重要思想。《质量守恒定律》这节书是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它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承上启下。所以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先先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于是这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开始,我提出问题:“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学生似乎不用经过思考,不约而同地说:“有新物质的生成。”我心里暗喜,这已是绪言的内容了,学生还记得很深刻,这可能由于当时学习的内容量少,所以学生记得深刻的原因吧。我给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很快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反应快的学生一口气说了五、六个,(例如磷、硫、铁、碳等的燃烧)后来整个课室嚷开了,他们生怕自己说的没让老师听见,其实他们说的每个新的化学反应,我都给数了。我紧接着提问:“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写两个化学反应的表达式:①硫在氧气里燃烧;②实验室制取氧气”顿时,课室里又肃静了,他们都避开我的眼光,忙着找答案。这是他们的一个弱点,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这也许是中学生易得的一种“病”吧,所以在上课时我有意加强他们心理素质的训练。第三个问题是:你能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各物质吗?有一部分同学踊跃举手。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紧接着第四问题又出来了:前面我们从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是否变化呢?自然过渡到本节课题——质量守恒定律。首先演示白磷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1)白磷燃烧的现象如何?(2)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实验完毕,学生观察到天平仍然平衡。然后做第二个实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同样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天平平衡情况。从而导出质量守恒定律。下面我们再做两个实验:碳酸钠粉末与盐酸的反应及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出乎意料的是天平不平衡,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原因,最后老师趁热打铁,归纳出后两个实验反应前后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从而影响平衡。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许多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观察分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一教学形式能否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