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与文化”系列讲座(一)成语与文化”系列讲座(一)离开离开一、什么是成语一、什么是成语请同学们根据内容提示,用成语替换画线部分:1、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各自坚持一种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2、您的这番话真是鞭辟入里,让我眼前忽然有一种开阔敞亮的感觉啊!3、他们这样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又固执地乱加猜测的做法,是根本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豁然开朗盲人摸象1、这些成语是古已有之,还是现代才形成?2、大家是否有因句子画线部分换为成语,而不理解句义?为什么呢?3、为什么不能是盲人摸鲸或者盲人摸马。可见成语的用字是……?:汉语中,经过:汉语中,经过长期广泛使用长期广泛使用、、锤锤炼而形成的意义和形式较固定炼而形成的意义和形式较固定的短语。的短语。可见相应成语的用字和形式是固定而非临时的。没有。因为成语的意思凝练而明确。古已有之,并约定俗成,还长期广泛使用。南辕北辙的成语产生在战国,迄今两千多年了,但我们现在还在用。二、成语的来源二、成语的来源22、寓言故事、寓言故事11、神话传说、神话传说3、历史故事44、文人作品、文人作品55、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三顾茅庐三顾茅庐鞠躬尽瘁鞠躬尽瘁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卧薪尝胆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勾践勾践项羽项羽吕不韦吕不韦赵高赵高诸葛亮诸葛亮刘备刘备赵括赵括三、成语与文化三、成语与文化•1.成语中体现了民族精神•2.成语反映了古人日常生活•3.成语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水平•4.成语涉及大量的古代典籍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的体现,,如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以继日”“披星戴月”;““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死如归”“大义凛然”;““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灵手巧”“远见卓识”。“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冠”是帽子。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楚楚”是整齐漂亮的意思。“衣冠楚楚”出自《诗经·曹风·蜉蝣》,原文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就像鲜明可爱的衣裳。后来就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吐故纳新”“起死回生”“对症下药”“病吐故纳新”“起死回生”“对症下药”“病入膏肓”“以毒攻毒”;入膏肓”“以毒攻毒”;•““沧海桑田”“经天纬地”;沧海桑田”“经天纬地”;•““雷霆万钧”“蜀犬吠日”“迅雷不及掩耳”;雷霆万钧”“蜀犬吠日”“迅雷不及掩耳”;•““斗转星移”“杞人忧天”“日上三竿”“月斗转星移”“杞人忧天”“日上三竿”“月满则亏”。满则亏”。可以说,一部汉语成语词典简直就是一部可以说,一部汉语成语词典简直就是一部简明百科全书。简明百科全书。•““兴高采烈”是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兴高采烈”是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出自梁代刘勰《文心雕龙》一率很高的成语,出自梁代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书。•原文是“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意原文是“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意思是嵇康俊迈豪侠,因此他的思是嵇康俊迈豪侠,因此他的作品意趣高超,作品意趣高超,文笔犀利。文笔犀利。•嵇康是三国时魏谯郡铚县嵇康是三国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今安徽宿州))人,字叔夜,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因不人,字叔夜,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因不满司马氏统治,被司马昭杀害。有著作《嵇康满司马氏统治,被司马昭杀害。有著作《嵇康集》。现在这个成语已经演变为集》。现在这个成语已经演变为兴致高,情绪兴致高,情绪热烈热烈的意思了。的意思了。四、四、成语的运用现象成语的运用现象奇怪,怎么还奇怪,怎么还是被发现了!是被发现了!1.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