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正骨学习运用心得体会颈椎病正骨推拿手法介绍“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是著名骨外科专家魏征、龙层花教授综合中医各派手法之长,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集40多年首长保健和临床经验独创的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采用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柱错位的“四步十法”是既可治标又可治本的独特脊椎病治疗方法。正骨推拿手法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学推拿学西医解剖学脊柱生物力学强调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强调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三维六自由度”脊柱能在三维六自由度上运动。“三维”指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坐标系,即x、Y、z三条轴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坐标系。“六自由度”指3条x、Y、z平移轴和3条x、Y、z旋转轴。龙氏“正骨十法”充分体现了脊柱在三维六自由度上的运动。龙氏正骨推拿手法精髓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最经典之作当数“三步定位诊断”和“四步十法”。“三步定位诊断”强调的神经定位诊断、触诊检诊定位诊断及影像学定位诊断;“四步十法”强调是治疗上的问题。诊断为基础,治疗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三步定位诊断法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神经症状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触诊定位诊断法触诊定位诊断定位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棘突触诊法阳性反应物触诊法X线片定位诊断法X线片定位诊断前后滑脱式错位左右旋转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倾位或仰位式错位钩突关节型错位后关节滑膜嵌顿混合型错位影像学诊断的意义影像学诊断的意义排除其他疾病分析:部位,形式,突出点等变性,增生与发病关系观察炎症,钙化及疏松部位三步诊断的关系第一步:作出判断第二步:相符,判断正确第三步:均符,做出最后定位诊断双边征椎体侧摆环齿间隙不等正骨四步四步四步放松手法放松手法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强壮手法痛区手法痛区手法反向运动法牵引下正骨法侧卧推正法俯卧冲压法挎角搬按法侧向搬按法侧卧摇肩法侧头摇正法低头摇正法仰头摇正法正骨十法正骨推拿手法要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1、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环关节、环枢关节错位。病人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2、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之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的手稍用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复位。3、侧头摇正法适用于2~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病人侧卧,低枕,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放在对侧的耳部),另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处,将头抬起(侧屈)进行转动摇正。4、侧卧摇肩法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副损伤。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5、侧向搬按法适用于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病人侧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后侧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病者头托起作侧屈活动(先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的手同时作一搬按闪动力,可听到关节弹响,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感。6、挎角搬按法适用于2~4颈椎后关节滑膜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