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临床救治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临床救治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临床救治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临床救治高危孕产妇的早识别早诊断•首先依赖于各位、依赖于我们县、乡、村的三级网络。•网底清数管理,村妇女主任、责任医生培训,充分发挥由下而上网底作用。•早建卡(孕13周前)、孕4月、孕6月复诊进行产前筛查及三围B超检查、孕28周以后要求所有孕妇都应该到县级医院妇产科再次高危筛查。开始于受孕及孕前常见高危因素•孕妇基本情况:年龄、身高、体质、不孕史•不良孕产史•内外科合并症•产科并发症•社会因素:经济、文化、交通等高危管理原则(1)•不论早、中、晚孕,每一次的检查都应该是系统全面的,以尽早地筛查、识别、诊断高危妊娠,规范高危管理。•想方设法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检出率、随诊率、住院分娩率。孕4月产前筛查中孕及晚孕各期检查高危管理原则(2)•筛查出妊娠禁忌症的,给会诊后,动员尽早终止妊娠。可以继续妊娠的,要选择最佳时机、最有利的分娩方式,有计划地分娩。•同时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注重宣教:通过注意饮食、环境、避免感染及药物影响等多环节来积极预防。孕产妇的危急重症(1)•气道:阻塞•呼吸:〉25-30次或〈6次,端坐呼吸,SPO2〈90%,紫绀、哮鸣音•循环:血压、心率130次,胸痛背痛•泌尿:少尿无尿血尿•血液:出血、不凝、淤斑、三系减少•高热•神经:意识下降、紊乱、抽搐•消化:腹痛腹胀黄疸危急重症(2)•需关注的病人:疼痛不止、治疗无效、不能及时得到急救、有纠纷可能的,有不良孕产史•胎儿因素:巨大儿、胎位异常、双胎妊娠院内急救管理•急诊往往以发热、腹痛、阴道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必要时应该在内、外科医生配合下进行快速鉴别,初步诊断,将产科的急诊识别出来,积极处理,防止发展到危重程度。•对急诊做出最快速的反应院内急救管理(一)•(一)急诊的初步处理•任何急诊的最初步骤包括:•1.让患者平静,医务人员的思考要有逻辑,关注患者的需要•2.要时刻有人关照患者。•3.专人负责,以免造成混乱•4.呼救院内急救管理(一)•5.如患者昏迷则评估其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循环状况。•6.如已表现为休克,则即刻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等);如怀疑休克,应立即治疗;对有可能发展为休克的,应立即做好预防。•7.患者左侧卧位,下肢抬高,解开衣服院内急救管理(一)•8.与患者交谈,帮其平静,询问病史•9.在询问、安顿同时,尽快检查:生命体征、皮肤颜色、估计失血量、评估症状及体征。•10.若需转诊的,紧急转诊到上级医院,(转诊前完成所有紧急治疗)院内急救管理(二)•(二)院内急救组织的管理•1.人员配备:院领导、总值班、科主任、检验、药剂、麻醉人员、内外科•2.现场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总指挥、行动组、监测组、评估、沟通•3.急救小组人员知识技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院内急救管理(三)•(三)急救药品和器械设备管理•1.在产科门诊、产科病房、产房、手术室都应有急救柜和急救车•2.每天专人负责核查急救车、柜中的药品、用品是否齐全、完好,并记录。•3.急救用品度必须有明确的标识,人员都能清楚并熟练使用。孕产妇抢救管理要求(一)•建立各级绿色通道(急救组织及组织职能:人员、设备、药品、血源,,,•院内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1.各级人员在岗在位,随时准备应对危重患者,确保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2.危重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要有绿色通道标志,各环节均快速优先实施。3.门诊病人抢救由门诊妇产科主任与急诊护士长负责实施,并与病房主任联系,入病房途中派医护陪同。孕产妇抢救管理要求(二)•急救小组成员必须随叫随到,要求10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有特殊情况不在位时,要安排好相应职称的临时替班人。•药品、设备放于固定位置,保持完备和使用状态。•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紧密配合,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抢救结束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及时整改产科出血是古老而又现代的问题,目前为止依然是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产科出血中又以产后出血为主。孕6周起血容量逐渐增加到孕32周达高峰,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