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多角度立意教学目标1、开拓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了解话题作文包含的广阔内涵。2、引导学生选择好写作角度,确立主旨。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2、如何选好“话题”的角度,确立写作主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画一个圆,问学生这是什么呀?鸡蛋、圆、零、初升的朝阳、冷月、枪口、老井、幸福、圆满、起点与终点……鲁迅: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香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作香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作香花的人是蠢材。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作文务求创新。要想创新,就要多角度思考,只有多角度思考,才会有苏轼登庐山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叹.了解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即确立文章的主题)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化一为万,浮想联翩。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内容要实在而不空泛。所谓“化一为万”,“一”指的是话题,“化一为万”就是指打开思路,由话题的特点展开联想,并联系方方面面,多角度观察和立意。具体怎样“化一为万”呢?要学会围绕话题“浮想联翩”——在写话题作文时可以先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看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最后再进行选择。我们平时进行写作训练,不要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不只局限于单元训练中的题目。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笔下有世界风云涌动,字里行间闪现新生活的色彩,语言传递出八方信息,只有这样,考场上才能联想起丰富的生活画面、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尘封的日记、得意的习作等。小组讨论:1、如:以“水”为话题写篇作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写的内容,要表现什么主题。(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如:①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环保)②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环保)③“洪水泛滥成灾”“风雨无情,人间有情”。(人间温情)④水的种类,(介绍各种水)⑤水的未来,H2O(水的利用)再如:①由“水滴石穿”“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写到有恒必成;(持之以恒)②水与大海,可写大海的浩瀚气势,可写聚涓滴而成大海;(积少成多)1③水与小溪,写小溪奔流入海百折不回,(勇往直前)④“君子之交淡如水”写到(人际关际)⑤温柔似水,暴戾如洪,由水想到人的性格,(人的性格、情感)⑥水与文章,由“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到文气的磅礴;(文气)……这样的立意几乎是难以穷尽的。这些都不是直接只写“水”,而是由水与别的事物的关联写起的,思路变得异常开阔。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自己积累的材料来选择合适的主题来写。2、如: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写的内容和要表现什么主题。1、介绍门的构造、种类、作用(家门防风雨盗贼)、历史(科技的发展)2、我家“门”的故事(难忘的事)3、家门的更换,破门-新红门-豪华大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富裕)4、家门,门风(家和万事兴)5、校门,校门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爱校、爱知识)6、国门,大开国门,引进外国经济、科学……(歌颂改革开放)7、把好国门防敌人侵犯(保卫国土的完整)8、把好思想门防腐蚀变质。(反腐倡廉)9、入好人生大门,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人走正道,)总结: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水”和话题”门”,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结果。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元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以下话题。独立思考:(挂小黑板出示作文题: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请同学们看清小黑板上的作文题,认真思考,写出不同角度的立意。1、可以想到社会风气:助人为乐之风,拾金不昧之风、时尚之风,还有腐败之风2、可以想到春风: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3、可以想到自然界之风:从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