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探究●●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资料1: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Year1895年资料2:20世纪初,荷兰科学家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细胞膜.应用化学手段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含量最多)和蛋白质。Year20世纪初1895年CHCH2CH2OC=OCH-CH2CH2CH2CH2CH2CH2C=OCH2O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ˉN+(CH)33OOO=PˉO甘油脂肪酸尾部头部(亲水)(疏水)磷酸资料3:1917年朗姆瓦Year20世纪初1917年1895年膜外液体(水)膜内液体(水)资料4:1925年,荷兰E.Gorter和F.Grendel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磷脂,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二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汉水丑生侯伟作品Year20世纪初1917年1925年1895年“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静态模型假说汉水丑生侯伟作品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细胞膜,看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细胞膜电镜照片Year20世纪初1917年1925年1959年1895年20世纪60年代对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Year20世纪初1917年1925年20世纪60年代1959年1895年资料6:1970年,拉里·弗莱Larry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后进行细胞融合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人细胞鼠细胞荧光标记膜蛋白诱导融合40分钟后370CYear20世纪初1917年1925年1970年20世纪60年代1959年1895年贯穿贯穿镶嵌磷脂双分子层资料7:将标本用干冰(或液氮)冰冻后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在电镜下观察到的蛋白质分布模型如下:新技术带来新模型——冰冻蚀刻技术汉水丑生侯伟作品资料8: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1、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的位置Year1972年20世纪初1917年1925年1970年20世纪60年代1959年1895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始于观察和质疑,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膜的研究必将更加细致入微……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