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巩膜病巩膜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表层巩膜炎第三节巩膜炎(深层巩膜炎)第四节巩膜葡萄肿第一节概述1、巩膜的结构与病变特点巩膜为眼球壁最外层,质地坚韧、呈瓷白色。巩膜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少量弹性纤维致密交错排列而成,纤维束之间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和少量色素细胞。巩膜前表面有球结膜和筋膜覆盖,不与外界直接接触;内表面则毗邻脉络膜上腔。巩膜内细胞成分和血管很少,这种组织学特点决定了巩膜的病理改变比较单一,通常表现为巩膜胶原纤维的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肿性增殖反应,形成炎性结节或弥漫性炎性病变。由于巩膜血管和神经少,代谢缓慢,不易发病;但一旦发生炎症,病程易迁延反复,组织修复能力缓慢,对药物治疗反应不明显,此外,巩膜伤口也较难愈合。2、巩膜病的类型和一般特征巩膜病以炎症最常见,其次为变性。巩膜炎容易发生在血管相对较多的巩膜表层结缔组织,即表层巩膜炎。巩膜变性则主要发生于巩膜本身。巩膜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发作症状为疼痛、畏光、流泪。炎症后巩膜变薄,可透见其下的黑色葡萄膜,或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形成巩膜葡萄肿。第二节表层巩膜炎是一种复发性、暂时性、自限性的巩膜表层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以无明显刺激症状的眼红为特征。(部位、流行病学)目前病因不明确,1/3的病人可伴发红斑、痤疮、痛风、感染或胶原血管病。分为结节性和单纯性两型。中医别名:火疳(轻症)第二节表层巩膜炎(一)病因1、西医①多与过敏性因素有关。②妇女月经期发病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第二节表层巩膜炎(一)病因2、中医肺热亢盛—气机不利—气滞血瘀心肺热毒—火邪内郁—无从宣泄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阻滞经络—肺气失宣肺经郁热—日久伤阴—阴虚火炎上攻白睛滞结为疳火疳第二节表层巩膜炎(二)临床表现①结节性表层巩膜炎较常见,常急性发病,以局限性充血性结节样隆起为特征。结节多为单发,呈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3mm,可被推动。结节及周围结膜充血和水肿。有疼痛和压痛,以及轻度刺激症状,一般不影响视力。每次发病持续约2~4周左右,炎症逐渐消退,但2/3的病人可多次复发。第二节表层巩膜炎(二)临床表现②单纯性表层巩膜炎发病突然,每次持续1至数天,尔后自然消退。发病时,病变部位巩膜表层和球结膜呈扇形、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呈暗红色外观。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轻微疼痛和灼热感,可伴有眼睑神经血管性水肿,视力多不受影响。偶有患者出现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痉挛,引起瞳孔缩小和暂时性近视。本病可多次反复发病,妇女多于月经期发作,但复发部位不固定。少数长期不愈者,多伴有相关系统性疾病。第二节表层巩膜炎(三)、鉴别诊断①巩膜炎②结膜炎第二节表层巩膜炎(四)治疗1、西医治疗本病为自限性,通常可在1~2周内自愈,几乎不产生永久性眼球损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局部滴用血管收缩剂可减轻充血。若病人感觉疼痛,可用0.5%可的松或0.1%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不要过早停药可减少复发。必要时可全身应用吲哚美辛或糖皮质激素药物,合并虹睫炎时需散瞳。2、中医治法(1)针刺法:合谷、曲池、攒竹、太阳等。(2)口服西药:消炎痛25mg3次/日。第二节表层巩膜炎(四)治疗3、辨证论治(1)肺经郁火——清热泻肺、利气散结——泻白散加减(2)心肺热盛——清心泻火、散结止痛——泻肺汤加减(3)久病伤阴——养阴清肺、兼以散结——养阴清肺汤加减第三节巩膜炎特点:巩膜炎为基质层的炎症,其病情和预后比表层巩膜炎严重,对眼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潜在破坏性。流行病学:好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50%以上为双眼发病。病理特征:为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坏和血管重建。分类: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前者又分为结节性、弥漫性和坏死性。中医别名:火疳(重症)(一)病因1、西医①与多种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关,如结核、麻风、梅毒、带状疱疹等。②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有关,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代谢性疾病,如痛风可能与巩膜炎有关。④其他原因,如外伤或结膜创面感染扩散。第三节巩膜炎第三节巩膜炎(一)病因2、中医肺热亢盛—气机不利—气滞血瘀心肺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