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路基工程★复习效果自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滑坡、潜蚀、冻胀、翻浆等不良地质现象共同的影响因素是().A.风B.水C.温度D.湿度2.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称为().A.塑限B.液限C.塑性指数D.液性指数3.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主要有(),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A.含水量B.平整度C.压实度D.拌合均匀性E.压实遍数4.下列关于桥梁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选项中,不适用于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A.换土垫层B.排水固结C.振密挤密D.加筋5.道路工程中,软土具有()等特点.A.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孔隙比大B.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孔隙比小C.天然含水量低、透水性好、孔隙比大D.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好、孔隙比大6.砂类土的天然坡度大致等于()A.计算的内摩擦角B.液限含水量C.体积质量D.孔隙比)。1(7.城镇道路工程的路基压实顺序是(),直至表面无明显碾压轮迹为止。A.自路中心向路两边进行B.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C.自路一边向路另一边进行D.自路低处向路较高一边进行8.下面关于挖方路基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B.压路机不小于8tC.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D.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9.土的内摩擦角φ与黏聚力c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其中黏聚力c是决定(的抗剪强度的主要指标。A.岩石B.卵石C.黏性土D.砂性土10.城市道路路基中,在零摄氏度以下仍能移动、聚集、并发生冻胀的地下水是().A.吸着水B.毛细水C.薄膜水D.重力水二、多项选择题11.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有()A.地理、地质条件B.气候条件C.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D.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共振E.土的类型和性质12.按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大致可分为三类,这三类是()。A.碾压及夯实B.土质改良C.排水固结D.土的置换E.土的补强2)13.软土路基在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造成路面沉陷和路基失稳。A.整体剪切B.整体弯压C.局部剪切D.局部弯压E.刺入破坏14.在道路施工时,路基压实要点有()。A.合理选用压实机具B.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C.土质路基质量检查D.掌握土层含水量E.控制压实段长度15.影响路基稳定因素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有:()。A.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B.地下水的运动规律C.河流水位D.地下水位E.雨水量16.道路土质路基碾压的原则是()。A.先慢后快B.先振后稳C.先中后边D.先轻后重E.轮迹重叠17.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的原则。A.紧跟B.慢压C.高频D.低幅E.反复三、答案与解析1.B【解析】道路沿线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临近的河道洪水位和常水位的变化,也会给路基带来滑坡、沉陷、冻胀、翻浆等危害。2.C【解析】塑性指数是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3表征土的塑性大小。3.C【解析】城镇道路路基施工中,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主要有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4.C【答案】换土垫层、排水固结、振密挤密、加筋均为桥梁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但是振密挤密不适用于软弱土地基。5.A【答案】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统称为软土,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6.A【答案】砂类土的天然坡度大致等于计算的内摩擦角.7.B【答案】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8.B【答案】挖方路基过程中,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压路机不小于12t。9.C【解析】土的内摩擦角φ与黏聚力c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其中黏聚力c是决定黏性土的抗剪强度的主要指标。10.B【解析】城市道路路基中,在零摄氏度以下仍能移动、聚集、并发生冻胀的地下水是毛细水。11.ABCE【解析】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型和性质。12.BDE【解析】依据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和土的补强三类.13.AC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