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痰饮咳嗽病篇VIP免费

痰饮咳嗽病篇_第1页
1/54
痰饮咳嗽病篇_第2页
2/54
痰饮咳嗽病篇_第3页
3/54
[目的要求]了解痰饮的概念,痰饮与咳嗽的关系及其与咳嗽上气病篇的关系。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及其辨证施治。背诵原文第1、2、15、16、17、18、24、25、28条。概说概说1.学习本篇首先应明确的几个问题•关于篇名•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仲景论痰饮,是详于饮而略于痰•本篇有些条文所谓的水饮或水,实质都是指饮而言•本篇尚有留饮、伏饮之名称2.痰饮的概念3.痰与饮的区别概说概说病名解释病名解释痰饮:痰饮:痰饮有三层涵意一是指病理产物,即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产物;二是指致病因素;三指病名,即因痰饮这一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概说概说痰与饮的区别痰与饮的区别宋朝以前无痰与饮的区别:痰饮——淡饮;淡通澹,形容水液动摇之貌《仁斋直指方》:稠粘浓浊的水津为痰,清稀的水津则为饮痰——粘稠——无处不到——五脏之伤皆能致之饮——清稀——位于胸膈肠胃——其病主要由脾胃概述概述其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可用“呕、咳、喘、满、痛、肿、悸、眩”来概括。痰饮概述总纲(1、2)总脉象(12)治疗大法(15)痰饮(16、17、18、25、26、28、29、30、31、41)辨证论治悬饮(21、22)溢饮(23)支饮(24、27、32、33、35-40)一、成因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原文第12条第一段)提示:论述痰饮的成因和症状讨论:1.成因:饮水多——暴喘满——一时性停水食少饮多——脾胃虚弱——水饮内停2.症状:水停心下有轻重之分——心悸;短气(一)辨四饮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原文第1、2条)词解:素盛今瘦、沥沥有声、咳逆倚息讨论:讨论1.广义痰饮包括四饮: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2.四饮的分类依据:根据水饮停留的部位及其所反映的证候3.四饮症状解释:分析分析痰饮(狭义)主证: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病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停胃肠。病位:胃肠。狭义痰饮的病机提示痰饮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分析悬饮主证:咳唾引痛。病机:水流胁下,肝肺气机受阻。病位:胁下。分析分析溢饮主证: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病机:饮溢四肢,肺气失宣,脾失健运。病位:四肢肌肤。分析分析支饮主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病机:饮停胸膈,肺失宣降。病位:胸膈。★痰饮(狭义)与其它三饮不同,痰饮强调饮邪形成的原因,而后者则是饮邪形成后,作为致病因素停留于不同部位而产生的不同病理变化。饮邪气化功能失常胁下四肢胸膈三、痰饮病脉象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原文第12条)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原文第13条)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原文第14条)提示:指出痰饮的主脉为偏弦讨论:1.痰饮脉多弦:脉双弦属脾胃虚寒;痰饮偏注,故脉见偏弦。2.痰饮脉多弦而兼沉:结合“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及“脉沉者有留饮”。3.痰饮脉多弦,但不是痰饮脉都弦:如“肺饮不弦”、“支饮其脉平也”痰饮病治疗原则[条文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病为什么要用温药?何谓“温药和之”?本篇中痰饮病的具体治法有哪些?痰饮总治则痰饮总治则1.饮邪性质:饮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遇寒则凝,得阳始化,得温则行。2.温药作用: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3.和之调和脏腑,恢复气化—治本行消开导,祛除饮邪—治标“温药和之”具体包含哪些治法?“和之”不是专于“温补”,也不是专于“攻下”,而是温药中兼有行消开导之意。针对本虚而言,有温肺,温脾,温肾三大常法,以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为其代表方。针对标实则有温中降逆化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温散水饮(大、小青龙汤)温利小便(五苓散等)等法,可供选用。总之,平时应从本虚着手,故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为痰饮正治本法,“若痰饮既积,先用攻下逐水等法”,是为“和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痰饮咳嗽病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