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心脏检查首页上页下页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心脏重要体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心脏触诊的基本方法、叩诊的顺序、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了解心脏视诊的常用概念及注意事项。本课件2学时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心脏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1、心前区外形2、心尖搏动3、心前区其他搏动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其他搏动2、震颤3、心包摩擦感1、方法及注意事项2、正常浊音界3、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1、瓣膜听诊区2、听诊顺序3、听诊内容4、杂音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首页上页下页心脏检查的基本条件心脏检查的基本条件1、环境安静2、适当光线3、被检者通常取卧位,检查者站在其右侧4、选择一副适合的听诊器首页上页下页视诊视诊•1、心前区外形•2、心尖搏动•3、心前区其他搏动首页上页下页11、正常心前区、正常心前区(NormalPrecordium)(NormalPrecordium)•左右对称首页上页下页1、心前区外形(1)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间局部隆起:多为先心病或儿童时期的心脏病导致心脏增大常见于:法洛氏四联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2)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局部隆起: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3)心前区饱满:见于心包炎时大量心包积液。(4)鸡胸:见于马方综合征。视诊首页上页下页2、心尖搏动(1)正常心尖搏动位置:(2)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生理因素: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移位(矮胖型)心脏垂位→心尖搏动向内下移位(瘦长型)病理因素心脏疾病: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左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胸部疾病:严重肺气肿等使横膈下移腹部疾病:大量腹水、巨大肿瘤等腹腔病变使横膈抬高视诊首页上页下页2、心尖搏动(3)心尖搏动的强弱和范围的改变心尖搏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或左心室肥大→见于发热、严重贫血、甲亢,部分高血压患者心尖搏动减弱且弥散:左心室扩张且收缩力下降→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也见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气胸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视诊视诊首页上页下页视诊视诊3、心前区其他搏动(1)胸骨左缘第2、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扩张(2)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收缩期搏动(肺气肿或右室肥大)、腹主动脉搏动(腹主动脉瘤)以及消瘦者(3)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瘤、主动脉扩张回目录首页上页下页触诊触诊•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其他搏动•2、震颤•3、心包摩擦感首页上页下页1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其他搏动、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其他搏动有助于确定心音、震颤及杂音出现有助于确定心音、震颤及杂音出现的时期,对心尖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的确的时期,对心尖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的确定也更有价值定也更有价值触诊首页上页下页•正常情况•位置同上,可触及或不可触及•异常情况–抬举性搏动:•见于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其他搏动•同前•心脏搏动与腹主动脉搏动的鉴别首页上页下页二、震颤(二、震颤(ThrillThrill))•定义:•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微颤动•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之一•产生机制•血流经过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口、异常通道流到宽广部位而产生湍流,由此引起血管壁、心壁、瓣膜震动传到胸壁所致。•一般与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过分严重时减弱)首页上页下页•意义(见71页表3-4)•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mitralstenosis),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先天性心脏病。•意义与分期•收缩期震颤: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等。•舒张期震颤:二尖瓣狭窄•连续性震颤:动脉导管未闭(PDA)•影响因素•声音频率:有震颤一定有杂音,但有杂音不一定有震颤。•心脏与胸壁的距离首页上页下页心前区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首页上页下页三、心包摩擦感三、心包摩擦感•定义•心包脏壁两层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胸壁。•机理•心包炎时,脏、壁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