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主讲:沈翠珍课时目标•1、掌握精神疾病的概念,知(感知觉、注意、思维、智能)、情(情感)、意(意志、行为)的概念,常见精神症状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2、熟悉与精神疾病发生的有关因素,•3、了解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及我国最新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Ⅲ)》。•4、应用:分析病例中存在的精神症状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第二节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第二节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躯体因素:躯体感染、颅内感染、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结缔组织和血液系统等疾病。•理化因素:颅脑外伤、精神活性物质、有毒物质等。•其它生物学因素:性别、年龄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应激因素定义: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难以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社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个性因素定义:指个体在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特点。个性因素•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因和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并非平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不同的致病因素起的作用大小不同。第二节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目的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国:《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各种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症状间的组合,病程的演变,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特点来制定。)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由于对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所以当今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方法,基本上仍停留在症状学的水平,而不是像内外科疾病一样按病因或病理学特征分类。分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10.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CCMD-Ⅲ中国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定义◇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第三节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精神疾病的症状学概述概述•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的本质1、大脑结构的病变所致2、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精神异常3、大脑代谢或生化病变所致的精神症状4、病因或发病机制未明的所谓功能性精神病的症状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精神症状的特点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2.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3.症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怎样判断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怎样判断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背景分析精神症状的检查方法------交谈和观察精神症状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其地位远远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地位精神障碍检查中的注意事项精神障碍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是否存在精神症状•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鉴别、减少误诊•探讨症状的原因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及人格特征•环境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