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时代背景:战乱、黑暗、灾荒生平思想:精神自由,向往田园生活,不为形体欲望、后世声名、别人的赞誉所拘束。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选自钟嵘《诗品》)•……他(陶潜)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从家丁脚上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雇花匠种数十盆花,便作诗,叫作“秋日赏菊效陶彭泽体”,自以为合于渊明的高致,我觉得不大像。——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饮酒陶渊明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比:近来诠次:次序《饮酒》小序:《《饮酒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上是借““饮酒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20首,以这一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得恬静的心境。2.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饮酒饮酒陶渊明陶渊明结庐结庐\\在在\\人境,而无人境,而无\\车马车马\\喧。喧。问君问君\\何何\\能尔,心远能尔,心远\\地地--自自--偏。偏。采菊采菊\\东篱东篱\\下,悠然下,悠然\\见见\\南山。南山。山气山气\\日夕日夕\\佳,飞鸟佳,飞鸟\\相与相与\\还。还。此中此中\\有有\\真意,欲辨真意,欲辨\\已已--忘忘--言。言。1.译诗解说内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2.评说深入赏析1.内容解析2.情感体会3.字词品味4.手法把玩3.吟诵传情达意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