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课前交流:孩子们,当我们从十月怀胎的母体中呱呱坠地的时候,母亲就在我们的成长中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每每想起母亲,我就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你们会唱吗?让我们再重温这首歌吧!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古怪、可爱)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出示课件。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就是略读课文的眼睛,来,看看导读给我们怎样的学习要求。学生读。师:导读提出了两个问题。出示要求:(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2)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1、课文读过了吗?评价: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2、咱们来说说,你感觉作者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评价学生。你认真读过课文了;你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读出了自己的思考。3、出示课件。默读课文,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拿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4、读后让学生回答。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5、那么他是什么时候有了这种改变?生回答出示句子:(1)出示课件:“可是,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师:能不能为它加上关联词,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出示:()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改变了心思。作者在母鸡孵鸡雏前态度是——孵鸡雏后态度是——(2)这是一个过渡段,由此可见,文章的结构是几部分?简单说就是母鸡孵鸡雏前——孵鸡雏后。和《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6、作者一向讨厌,“一向”是什么?讨厌它什么?板书生:叫声难听欺弱怕硬拼命炫耀师:你们是从哪些自然段知道的?为了说明讨厌母鸡,作者用了三个典型事例来描写。过渡:正因为这只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爱炫耀,所以作者对它心生讨厌。7、看板书说:作者一向讨厌母鸡,画直线后来不敢再讨厌。不敢再讨厌,换一种说法,可以什么说?生回答8、作者为什么偏偏说不敢再讨厌了呢?给“不敢”加上三角形。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文章里有一句话概括写了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你们能找到吗?出示句子9、作者用哪些词来评价母鸡?把字变红,那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生说5—8自然段。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5自然段。请你们自由读读,读出了什么,有感觉了马上举手。问:你读出了什么?哪里读出来的?把学生的概括的好词写出来:如伟大、勇敢等。叫学生写在课本上。10、问:它只有在这只鸟飞过来的时候才这样吗?母鸡还会在什么时候这样?学生想象。把你的想象送到句子中读读,其他同学用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告诉老师你的理解。读他想象的部分。其他同学扮演母鸡。三个学生说。11、我忽然有一个疑问,它每天都这样,难道它不累吗?学生回答。过渡:鸡妈妈就这样无时无刻地警惕着,为的就是……学生接着说。这位鸡妈妈怎样?总结学习方法:发现吗?我们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先读,然后圈画出有感觉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疑问。这种学习方法很有效。三、自主学习6、7、8自然段1、自由读6、7、8自然段,重点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圈出有感觉的词语,记下自己的感受,记下冒出的问题。体会母鸡的特点。2、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哪个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到第6自然段时,问:小鸡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那母鸡呢?。读到第7自然段时,问:半蹲着不累吗?你在什么时候有半蹲的体验?全班表演母鸡半蹲着,老师读第7自然段后,可以再请个学生读。问:感觉怎样?那鸡妈妈为什么不站直?为什么又不坐下?3、是呀“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学生表演后,出示母鸡图。旁白:母鸡就这样10分钟、20分钟,甚至整个晚上都是这样,腿麻了,翅膀也累了。所以老舍先生这样赞美母鸡: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读。4、老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