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的康复)康复科继教学习一、概述偏瘫系指一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常伴有一侧面部口角歪斜,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表现,多出现于中风之后。属于中医学“偏风”、“偏枯”、“风痱”、“身偏不用”等病范畴。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可出现中风偏瘫。中风的前兆:1、头晕、头痛2、肢体麻木3、眼睛突然发黑(单眼一次性黑朦)4、原因不明的跌跤5、说话吐辞不清6、哈欠不断。西医认识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表现。分出血性、缺血性两类。急性脑血管疾病脑部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性症状。分类:缺血性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互兼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病因病机病因基础---内伤积损。诱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病机正气未复,邪气尚留---气血失和,血脉不畅---后遗经络形证。病性为本虚标实。虚---气虚、阴虚。实---瘀血、痰浊。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二、辨证分型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2、辨病期急性期:发病后二周以内。恢复期:发病后二周至半年内。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3、辨瘫痪程度轻瘫: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肌力2~4级,日常活动受限。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并发症:肺部感染褥疮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肩手综合征尿路感染肩手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中风、心梗、颈椎病、截瘫等可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常见于50岁以上的发病者。通常发生在脑血管病的1~15个月,也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15~30天内或在2年后发生。症状:主要发生在偏瘫肢体,但也可发生于健侧。表现肩、肘关节、手指疼痛;手指、腕关节部肿胀,皮肤变薄,僵硬,多汗,冷感等植物神经症状,关节活动受限。主要采用大强度理疗以恢复肩关节功能,包括热疗、针灸、经皮电神经刺激、主动、被动运动等方法。4、结合西医诊断缺血性、出血性头颅CT,MRI可确诊。(MRI对SAH的诊断并不可靠,无CT条件下,可谨慎进行脑脊液检查)。三、康复疗法主要有心理康复、中药康复、针灸康复、推拿康复等方法。(一)中医心理康复法1.急性期热情关心解释树立信心2.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热情关心解释树立信心鼓励①情志相胜疗法②顺情疗法③暗示引导法(二)中药康复法风火上扰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痰瘀阻络证治法:化痰通络。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