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六项具体意义(专业分享)乙肝六项具体意义(专业分享)郑州中大中医肝病医院一、乙肝的流行病学概述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我国是我国是HBVHBV感染的感染的高流行区。高流行区。•我国我国HBVHBV感染率概况为:感染率概况为:•抗抗HBcHBc及/或抗及/或抗HBsHBs阳性:阳性:6060%(不包括疫苗接种者)%(不包括疫苗接种者)•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7.187.18%%•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22%%•非感染人群:非感染人群:2626%%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乙肝传染源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V携带者均为传染源。HBV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医疗器械等)日常生活(伤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损或溃疡等)母婴传播性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传播途径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少,故仍以经血传播为主。二、基础知识概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管型颗粒和小球形颗粒为空心包膜,不含核酸,无感染性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Dane’sDane’s颗粒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LOREMIPSUMDOLOR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其完整的病毒颗粒(即Dane颗粒)直径42nm。包括二部分:1、包膜蛋白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大量释放于血循环中,其本身只有抗原性而无感染性。2、核心部分:包括部分双股环状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及E抗原,为病毒复制的主体,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基本无法从人体内完全清除。因为乙肝病毒基因可以和肝细胞核整合形成cccDNA,在肝细胞内长期存活。而目前的治疗手段尚无法清除cccDNA。乙肝病毒的结构外膜核壳负链DNA正链DNAHBV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在肝细胞内的复制A(n)mRNAcccDNAHBsAg包膜负链DNA包裹后的前基因mRNA传染性HBV病毒颗粒传染性HBV病毒颗粒部分双链DNA逆转录酶DNA聚合酶肝细肝细胞胞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急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慢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anti-HBeHBVDNAALT肝组织无明显异常肝组织坏死炎症表现肝组织无明显异常肝组织坏死炎症慢性慢性HBVHBV感染的自然病程感染的自然病程免疫耐受免疫清除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再活动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HBsAg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HBV感染者的可能转归13岁25-30岁425岁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识别病毒清除病毒反复清除乙肝幼年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肝纤维化终生不识别病毒清除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终生携带e抗原/e抗体无症状血清转换无体征产生s抗体HBVHBV感染的转归感染的转归急性HBV感染慢性HBV感染成年期感染5%~10%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5年发生率12%~25%5年发生率5%~15%5年发生率20%~23%肝移植婴儿期感染85%~95%三、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DNA※血清学标志:(两对半)抗原抗体外膜HBsAg(PreS1)HBsAb核壳分泌蛋白HBeAgHBeAb核壳结构蛋白HBcAb(IgM)•肝组织病理学检查HBV感染者常规检查项目HBV的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HBsAg:组装病毒外膜的主蛋白(外膜蛋白包括主蛋白、中蛋白、大蛋白)。外膜蛋白与其相应的抗体形成复合物与一些肝外疾病有关。HBsAg:只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