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吴功正纪行:记载旅行见闻的文字图画,多用于标题。“阿里山纪行”就是用文字记载了在阿里山旅行时的见闻。欣赏歌曲阿里山姑娘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那阿里山的风光呢?阿里山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写作背景1997年7月,本文作者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时游览了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并写下此文。阿里山云海云海曲径幽路曲径幽路林海林海神木神木阿里山神木的寿命和体积都很罕阿里山神木的寿命和体积都很罕见。树身高五十三公尺,树围粗约二十公尺,是见。树身高五十三公尺,树围粗约二十公尺,是阿里山之宝。神木历尽沧桑,而能不毁于雷火斧阿里山之宝。神木历尽沧桑,而能不毁于雷火斧金,所以又被尊为树神。神木四周围有木栏,旁金,所以又被尊为树神。神木四周围有木栏,旁有木亭一座,内置有“神木颂诗碑”。有木亭一座,内置有“神木颂诗碑”。日出日出枯木枯木红色小火车阿里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风光美如画请你思考请你思考读准字音风靡mǐ堪kān称山岚lán谛dì听泓hóng禅chán幢chuáng红桧guì理解词语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风靡一时:形容事物、爱好、衣饰等在一个时期内极流行。莽莽: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边读边划出表示作者地点转化的语句,读后完成下面的一个小活动。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温馨提示: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然后改乘()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我们会看到(),迈过()间的(),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森林小火车台北的松山机场嘉义阿里山站林区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神木•从阿里山站到神木写了哪些景物?从阿里山站到神木写了哪些景物?试结合相关的内容,归纳各自的特试结合相关的内容,归纳各自的特点。点。•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什么样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感情?•在文中画出作者的游踪。在文中画出作者的游踪。写法:移步换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松山机场台中嘉义阿里山站森林小火车(3小时)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姊妹潭水4原始森林5曲径幽路6高大树木7飞机(40分钟)融情于景下山清澈透明静谧洁净长满青苔姿态各异气候阴凉庞然大物历史悠久古式风味古典文化感觉爱台湾,赞河山,爱祖国,海峡两岸心连心神木8.9段落层次段落层次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程。全文1010段,可分为三部分。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1段),简述两岸学者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歌曲开启全文,定下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歌曲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抒情基调。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92——9段),描写游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010段),写下山。仍段),写下山。仍以以《《高山青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课内小结:《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描写阿里山迷人风光的游记。本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这篇课文,对阿里山的景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还学习了移步换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描写了各个景点的特征后,又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了阿里山的共同特征,体现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