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21.(·全国新课标文综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为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和资金来源,故本题应选B项;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不符,故排除;C、D两项开始于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晚于题目的时间“‘一五’计划期间”,故排除。2.(·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从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10月”可知这时我国已开始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而“粮食的统购统销”是这一体制的重要内容。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项。3.(·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歌谣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并结合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故C项正确。4.(·山东文综·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与“左”倾思想。所给材料对大跃进进行了正面的评价,仍受“左”倾思想影响,没有对大跃进运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没有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也就说明A、B、D三项的说法错误,排除A、B、D三项。从所给材料看,显然是肯定了大跃进运动,故答案为C项。5.(·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分析题干中“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是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以家庭为单位,这是土地改革后的情况,互助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应该选农业合作化,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6.(·重庆文综·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从材料“工业基础”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的援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国工业化的开端。故选B项。A项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C、D两项中苏关系已经破裂。7.(·全国大纲版文综·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