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美国小学生公共场所守则反思上海踩踏事件VIP免费

从美国小学生公共场所守则反思上海踩踏事件_第1页
1/3
从美国小学生公共场所守则反思上海踩踏事件_第2页
2/3
从美国小学生公共场所守则反思上海踩踏事件_第3页
3/3
从美国小学生公共场所守则反思上海踩踏事件2015年01月16日11:36新浪教育微博我有话说收藏本文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让国人痛心,人们在反思中寻找各种责任源,其中特别集中在政府在公共安全和人群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实除此之外,在这一惨痛的悲剧当中,还有很多教训可以汲取,比如,安全教育,特别是民众在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教育的缺失。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地铁站里明明写着“先下后上”的提示,很多站台甚至在车门口的两侧画出上车乘客该站的位置,可是当地铁门打开的时候,下车的人还是要在迎面一拥而上的人群中挤出去,人多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被挤得来不及下车。尽管各地的公共汽车大都规定“前门上车,后面下车”,以避免上下的乘客发生冲突,可是高峰时间还是常有几个人拼命挤在上车门口,谁都上不去,最后靠拼力气分出胜负。在旅游景点的售票口外,人们即使排队也常常是并列站着几个人,为了防止有人插队,都挨得紧紧的。等到了窗口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小堆人,大家争先恐后向前拥,争的只是几分钟的早晚。在城市里有楼梯台阶的地方,如地下通道、地铁出入口、大型商场等等,人们不遵循“右侧通行”的常理,上下人流相互碰撞成了常事。上面提到的那些场景,其实是人们在公共环境里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当这些司空见惯的行为被放到一个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如节假日、旅游景点、大型公共场所里,就会成为“踩踏”这样的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可见,良好的公共环境里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营造和谐安全的生活空间的需要。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有些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我们初到美国的时候常常会对公共场所的秩序发出感叹。处处排队,不管排多长的队都没有人高声抱怨,大家都一副习以为常、既来之则安之的样子,更没有人加塞插队。人与人身体之间保持距离,即使不小心发生身体接触碰撞也会马上互相道歉。“先下后上,右侧通行”已成了人们无意识的自觉动作。其实美国人也不是与生俱来就有这些习惯的,他们是被从小教育出来的。我曾在美国小学的走廊里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小学生去食堂吃午饭。学生们排成一排靠着走廊的右侧走着。六七岁的孩子爱说爱动,在教室里他们要比中国的小学生自由多了,他们可以围成一圈坐在地上拄着下巴听老师讲课。可是在走廊里他们必须规规矩矩,我看到老师很严厉地说:“不许说话!不许跑!”只有在规定的午休时间,在playground,就是学校的操场,学生们才可以随意跑跳。这不是个例。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每年开学的时候学生和家长都会得到一份学生守则。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在小学的守则里有关公共场所的行为习惯基本上都有这样几条要求:一、在学校楼里1.孩子们在楼内的任何地方都要步行(Childrenwillalwayswalkquietlyeverywhereinthebuilding。)2.孩子们在走廊里说话只能在适当的时间里用耳语的声音。(Childrenwillusewhispervoicesinhallwaysatappropriatetimes。)3.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听从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指挥(Childrenwillalwaysfollowstaffdirections。)4.拾起地上的碎纸扔到垃圾箱内。(Pickuppapersandthrowtheminthetrashcontainer。)二、在学校食堂里1、安静地进入食堂,排队领取午餐。(EnterthecafeteriaquietlyandwalkthroughthelunchlineSilently。)2.用两只手拿托盘。(Usetwohandstocarryyourtray。)3.使用正确的餐桌礼仪。(Useappropriatetablemanners。)4.用耳语的声音与你的邻座交谈。(Usewhispervoiceswhentalkingtoyourneighbor。)5.安静地离开食堂。(ExitthecafeteriaQuietly。)三、在校车上美国很多学生坐校车上下学,所以学校也制定了很多规则,如等车要排队,排头要与行车道保持一定的距离,车上禁止打闹,车停稳之后学生才能离开座位下车,下车后要走进学校而不能奔跑,等等。上面这些规定具体到有些琐碎,不过这些不是用来做样子的。在小学,特别是在低年级,每年开学的最初几天,老师们不是教学生们学算术学写字,而是集中对学生们进行这些行为规范训练。通过反复演练,不仅让学生们了解熟悉该怎么做,更让他们知道一旦违反会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美国小学生公共场所守则反思上海踩踏事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