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2013学年第一学期浦东新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2014.1考生注意: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诗《吉尔伽美什》写道:“他们将面包、麦芽酒呈于他面前。”据此可以透视古代两河流域A..农业发展,粮食积余B..民众丰足,饮酒成风C..等级森严,贵族特权D..重视历史,以诗记史2..埃及早期金字塔中的墓室壁画文字是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阿拉伯文字D.希腊字母3..将玉米、土豆、西红柿从野生植物中培植为日常大众蔬食的是古代A.埃及人B.苏美尔人C.殷商人D.玛雅人4..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这里的“俘虏”寓指:A..商业征服B..宗教皈依C..财富侵蚀D..文化同化5..……这是某王朝特殊现象:他们忽忘记了民族的界限,不懂害怕外国人,不懂提放防外国人,甚至大量使用外国人当兵做将。这个朝代可能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清朝6..历史时间可以有不同表述方法,如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该年也可以表述为A..公元前1世纪初B..公元前1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7..公元7七世纪中期,一位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悲哀地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这里的“敌人”是A..日耳曼人B..奥斯曼人C..粟特人D..阿拉伯人8..历史上有人把孔孟视为“逆时之士”,主要因为其他们A..恃才傲物不愿与当政者合作B..认识曲高和寡不为人们理解C..主张不适合时代与君主需要D..观点行为激进被当政者拒绝9..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右侧结构图的空白处应填上A..神学的传播B..封建等级制C..君主专制D..大学的兴起高一历史卷第1页共9页10..推动早期人类从迁徙到定居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贫富分化的加剧C..原始农业的出现D..早期城市的出现11..下表是某遗址出土的文物,据此判断,该遗址的先人建筑工具生活物品类似宫殿的建筑石质或骨质的铲、镰、斧饲养猪鸡牛羊青铜器和礼器A..生活距今1万多年B..生活在平等社会中C..社会已经出现分化D..在农耕中使用金属工具12..“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13..商鞅虽遭“车裂”之刑,但他的改革成果却留存后世的是A.世卿世禄制B.世袭制C.县制D.皇帝制1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此言A..夸大之词,不符合事实B..喊出心声,基本符合实际C..别有所图,阻挠民众戍边D..蓄谋已久,策划部众造反15.下表是.根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整理一份的《西汉初年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据此可以印证汉初政治特色是西汉初年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姓名官职出身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周勃太尉吹鼓手曹参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陈平丞相游士灌婴太尉布贩A.汉承秦制B..布衣将相C..休养生息D..无为而治16..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的官方主流思想经历了三次嬗变,依次为A..法家、儒家、道家B..儒家、法家、道家C..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道家、儒家17..下列四幅地图中,能正确说明三国鼎立形势图的是AB高一历史卷第2页共9页CD18..有人认为:秦时有反叛的百姓而没有反叛的官吏,秦的错误在于民怨,并非郡县制的流弊。此论主要是A..批评秦时官民对立B.谴责秦朝不顾民生C..讥讽秦代官员懦弱D..肯定郡县制的优势19..“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文中“朕”是A..周平王B..光武帝C..北魏孝文帝D..曹魏国曹丕20..烧烤肉食,本是胡人风俗,而右图壁画反映的却是魏晋时汉族士人的烧烤情境。这种现象说明了A..中原一带已向游牧生产转变B..胡族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