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鲜明的民族精神,是区分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我国遗失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宝贵精髓,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更要加强教育。本文试阐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关键词: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很多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十分浅陋,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孔子,也知道传统节日意义重大,但是缺乏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及道德理念十分丰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一、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目前,吃洋快餐、过洋节成为了一种时尚。再加上毒大米、瘦肉精等事件告诉我们,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部分中国人却丢失了德行。因此,加快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综合活动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我认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二)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近来来,在各种文化的影响下,小学教育的社会环境变化很大。特别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上,弱化了对其的情感和道德教育[1]。很多小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了解很少,比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习俗的传承。(三)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道德伦理以及宗教信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与兴盛。一个国家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民众拥有了正确的坚定信念,那么这个国家才会有发展,才能够长治久安。所以,这充分说明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要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里,坚定自己的信念,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只有这样,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屹立于世界。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措施(一)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传统文化活动要在课堂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分课时进行。比如对于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四节课来完成这个主题活动。第一节课之前,教师要通知学生回家收集与春节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对于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随后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比如春节的由来、有哪些与春节相关的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各地区在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等。并且教师还要给学生提问,比如过春节小孩都有什么讲究,有哪些娱乐活动等;第二节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窗花活动,全班所有同学都必须参加,一起动手制作;第三节课可以开展包饺子活动,教师要提前通知学生带好原料,同时要注意关注少数民族清真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品尝.第四节课,教师要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春节相关文化和习俗的认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端午节到来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第一节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端午节的来历,屈原的传说等相关资料,然后在活动中互相汇报学习;第二节课,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带好材料,泡好糯米,并在活动中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第三节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上节课包粽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总结,并继续开展包粽子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第四节课,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在包粽子过程中的收获。通过这类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有趣,学会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