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1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列夫·托尔斯泰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2目标引领•1.了解本文的有关常识,积累词语。2.从整体上把握寓言性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多元主体。3.教育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3走近作家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4背景资料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5字词扫描•咂():用唇吸;呷。•棘():泛指有刺的草木。•灼():烧;烤。•广袤():zājízhuómào广阔、辽阔。识记下边词语: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6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一1.理清情节2.评说人物3.理解主题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7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2024年12月26日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8主题评说小说通过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贪得无厌。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固然是好的,但要把握好度,特别在物质上不要过于贪婪,要明白“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不要过于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参考课后练习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