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帖法穴位敷帖法一、概述一、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一种疗法。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发泡疗法””特征特征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斑如毛垠、斑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捣碎或研末捣碎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则又称为““天灸天灸””或或““自灸自灸””,现代也称,现代也称发泡发泡疗法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敷脐疗法或或脐疗脐疗。。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收或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收或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疗法足心疗法、、脚心脚心疗法疗法或或涌泉疗法涌泉疗法。。作用原理及特征作用原理及特征腧穴敷贴法既有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症。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症。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遗精、阳萎、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牙痛、口疮、牙痛、口疮、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二、基本操作方法二、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操作方法(一)药物的选择(一)药物的选择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腧穴敷贴。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腧穴敷贴。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1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穿山甲等。2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醋调:解毒、化瘀、敛疮,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虽用药缓,可激其性;油调:可润肤生肌。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二)药物的制作(二)药物的制作凡是临床上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