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2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概述药品质量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的质量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律。生药(药材)质量标准包括新药材质量标准和新制剂原料药材质量标准。其制订必须建立在细致的研究及实验基础上,并且需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3概述——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中国药典》以中药材为主,缺乏饮片质量标准或质控项目。绝大多数品种“炮制”项下未规定“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3项检测指标;《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中药部颁标准》省级标准如《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也比较落后,没有量化指标,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国内、外公认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标准。4第一节生药质量标准的内容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一)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二)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三)性状系指药材的外形、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的描述。除必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燥药材为主。5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四)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简捷。1、显微鉴别:重要2、理化鉴别:属功能团的鉴别反应,专属性不强,不宜作为质量标准中的最终鉴别项目。3、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4、光谱鉴别:多数药材的在270~280有最大吸收,故特征性不强。5、指纹图谱鉴别: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产物质量的有效方法。必须同时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重现性。6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五)检查生药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部分是指生药中可能掺入的一些杂质以及与生药质量有关的项目,根据品种不同或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检查内容,是保证质量的重要项目之一。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酸败度、重金属、农药残留及有关的毒性成分等。71、水分测定法一般对容易吸湿发霉变质、酸败的生药应规定水分检查。①烘干法—不含或含少量挥发性成分的供试品;②甲苯法(一、二部)--含挥发性成分供试品;③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干燥剂:P2O5④气相色谱法微量水分的测定⑤费休法(二部)A容量滴定法B库仑滴定法82、灰分测定A.总灰分:指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总和。B.酸不溶灰分:指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93、酸败度系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控制含油脂种子类的酸败程度。酸败度限度制订要与种子类生药外观性状或经验鉴别结合起来。4、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砷、汞、铅、镉、铜、铝等。加强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查是保证生药安全性的措施之一。105、农药残留《中国药典》2005年版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残留量。重点检查药材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类、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查也是保证生药安全性的措施之一。生药含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二;五氧硝基苯(PCNB)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一116、其它项目对某些药材炮制是否得当应作检查,可考虑用提取后比色法或TLC法检查,例如对制川乌、制草乌规定有毒的酯型生物碱限度。寄生于夹竹桃树上的桑寄生即有明显的强心苷反应,具毒性,故应检查强心苷等。在贮藏过程中易霉变产生黄曲霉素的生药,如牛膝、天冬、玉竹、黄精、当归等。12(六)浸出物测定某些生药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地及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据10批药实测数据制订。常用的浸出物测定方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冷浸法、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醚溶性浸出物测定13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七)含量测定凡已知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