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醋酸纤维素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薄膜电泳实验三实验三◈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分光光度技术分光光度技术◈层析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离心技术生物化学的四大研究技术: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电泳。。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即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带电粒子的带电性即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带电粒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场中的迁移质、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对样品分子进行分离、鉴定、纯速度不同,从而对样品分子进行分离、鉴定、纯化和制备。化和制备。在生物医学领域,该技术多用于分离,纯化、鉴在生物医学领域,该技术多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定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KaurinTiselius(1902-1971)因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特别是发现关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本质而获奖1948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Peиce首次发现电泳现象;1937年,KaurinTiselius发明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自由界面电泳,首次证明人血清蛋白的组分;1948年,Wieland和Fischer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凝胶作为介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生物大分子的“LastCheck”!(-)(-)((++))--------------------------------------------------------表面带负电荷表面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水层带正电荷的水层(-)((-)(++))++++++++++++++++++++++++++++++++++表面带正电荷表面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水层带负电荷的水层++电泳的影响因素:电泳的影响因素:1、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渗现象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形状电泳的分类电泳的分类根据电泳中是否使用支持介质分为:自由界面电泳区带电泳根据电泳系统pH是否连续分为:连续pH电泳不连续pH电泳按支持物的装置形式不同分为:水平板式电泳垂直板式电泳垂直柱式电泳根据电泳物质类别不同分为:细胞电泳,核酸电泳,蛋白质电泳等按其介质的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凝胶电泳粉末电泳线丝电泳纤维膜电泳等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基本原理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其中清蛋白的泳动速度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试剂试剂巴比妥缓冲液,染色液,漂洗液材料材料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器材器材电泳仪,培养皿,点样器,玻璃板粗滤纸,铅笔,加样枪,镊子等。试剂和耗材试剂和耗材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1.准备准备醋酸纤维素薄膜的预处理:将薄膜小心放入盛有缓冲液的培养皿内,将薄膜小心放入盛有缓冲液的培养皿内,使其漂浮在液面;用镊子轻压,使其全部浸入缓冲使其漂浮在液面;用镊子轻压,使其全部浸入缓冲液内。待膜完全浸透(约半小时)后取出,夹在清液内。待膜完全浸透(约半小时)后取出,夹在清洁的滤纸中间,轻轻吸去多余的缓冲液,同时分辨洁的滤纸中间,轻轻吸去多余的缓冲液,同时分辨出出光滑面光滑面和和粗糙面。粗糙面。标记:在在粗糙面粗糙面上用铅笔距薄膜条一端上用铅笔距薄膜条一端1.5cm1.5cm处划线即为点样线并作好标记。处划线即为点样线并作好标记。2.2.点样(关键)点样(关键)在薄膜的粗糙面点样。点样时,先用吸管将3微升血清均匀地涂在点样器表面,再用点样器“印”在薄膜的点样区内,样品呈线状,宽约1~2mm。注意:点样时动作要点样时动作要轻、、稳,用力不能太大,以免损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损坏膜片或印出凹陷影响电泳区带分离效果。膜片或印出凹陷影响电泳区带分离效果。另外操作过程要防止指纹污染。另外操作过程要防止指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