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急性中毒第五节急性灭鼠剂中毒51页2016.4.27常用灭鼠剂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灭鼠剂:毒鼠强、氟乙酰胺等•抗凝血类灭鼠剂:敌鼠钠、溴鼠隆等•其他:如无机化合物类(磷化锌)等病因•误食•故意服毒或投毒•生产加工•二次中毒中毒机理•溴鼠隆(大隆)•干扰维生素K利用,抑制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合成•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拮抗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氟乙酰胺(敌蚜胺)•抑制乌头酸酶,三羧酸循环受阻•磷化锌•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阻断电子传递,抑制氧化磷酸化,造成组织缺氧毒鼠强中毒毒鼠强中毒概述毒鼠强,又名没命鼠、四二四、一扫光、三步倒,化学名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为白色轻质粉末,无味,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吸收,毒性剧烈。毒鼠强具有强烈的脑干刺激和致惊厥作用。口服致死量为0.1~0.2mg/kg体重。毒鼠强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0~60分钟,多数中毒者在进食30分钟左右发病。严重中毒者会因剧烈的强直抽搐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机制是阻断了r-氨基丁酸(GABA)受体。毒鼠强中毒临床表现•多数在30分钟内发病。•特征性表现: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可伴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全身紫绀,类似癫痫发作持续状态,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中毒者抽搐频繁或无间歇,甚至角弓反张,可因剧烈的强直性抽搐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毒鼠强中毒临床表现抽搐间歇期的临床表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烦躁不安、小抽搐、惊厥等。部分呈现精神异常,如惊恐、谵妄、妄想等。毒鼠强中毒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尿常规:血尿、蛋白尿、酮体阳性。•血生化:转氨酶、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脑脊液:正常。•脑电图:呈癫痫样棘慢波放电。•头颅CT:正常。毒鼠强中毒实验室检查•毒物分析:血、尿、胃内容物均可检出毒鼠强。毒鼠强中毒诊断和鉴别诊断•毒鼠强中毒的诊断(一)中毒史。(二)典型临床表现。(三)毒物分析。毒鼠强中毒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中需注意:•有明确的毒鼠强摄入史,或食被毒死的禽畜肉史。•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或其他毒物中毒。原发性癫痫;氟乙酰胺中毒;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病毒性脑炎;精神分裂症;肠炎;有机磷中毒等。毒鼠强中毒治疗生产性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控制抽搐: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可反复应用清除体内尚未吸收毒物:彻底洗胃,催吐导泻。清除体内已吸收毒物:血液净化。促进神志清醒:无特效解毒剂,可使用纳洛酮。二巯基丙磺酸钠。毒鼠强中毒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治脑水肿。安全的护理:抽搐时保护病人以防跌伤。不可强按病人肢体,以免发生肌肉撕裂、骨折或关节脱位。背部垫衣物,避免背部擦伤和椎骨骨折,防止舌咬伤。氟乙酰胺中毒概述•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氟素儿。白色结晶无色、无味,易溶于水。属高毒类农药,参考致死量:5.3mg/kg(或一次服0.1~0.5g)。•氟乙酰胺曾用作杀虫剂和灭鼠剂,因其有明显的二次药害,我国于70年代就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至今仍有不法商贩生产、销售以氟乙酰胺为主要成分的灭鼠药,造成中毒事件,甚至死亡事件。概述•常见的中毒原因有:1.误将氟乙酰胺当碱面、食盐用。2.误食因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的动物。3.误食用氟乙酰胺制作的毒饵。4.自杀中毒机制•氟乙酰胺经消化道吸收,经水解脱胺生成氟乙酸,氟乙酸与草酰乙酸作用生成氟柠檬酸,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酶,破坏三羟酸循环,使糖代谢发生障碍。•氟乙酸和氟柠檬酸对神经系统有直接刺激作用,对心脏有损伤作用。•排泄:以有机氟和无机氟的形式随尿排出,尿氟排出量随中毒后时间延长迅速下降。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小时,也可30分钟至数小时。症状体征:•最早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乏力。•神经系统症状还有:四肢麻木、易激动、肌束震颤等。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严重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昏迷,可因肺水肿或呼吸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