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损伤是由各种不同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损伤的定义(一)按损伤组织和器官的性质分类1.机械性损伤: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非开放性损伤2.物理性损伤:烧伤、冻伤、电击、放射性损伤3.化学性损伤:化学性药品、强刺激剂4.生物性损伤:细菌、毒素1.软部组织损伤:皮肤、黏膜2.硬部组织损伤:关节、骨损伤的分类(二)按损伤的病因分类第1节开放性损伤—创伤一、创伤的概念因锐性外力或强烈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二、创伤的组成创围:围绕创口周围的皮肤或黏膜创缘:皮肤或黏膜及其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创底:创伤的最深部分,根据创伤的深浅和局部解剖特点,创底可由各种组织构成创腔:创壁之间的间隙,管状创腔称为创道创壁:由受伤的肌肉、筋膜及位于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创口:创缘之间的间隙称为创口(一)出血(二)创口裂开(三)疼痛及机能障碍原发性出血、继发性出血内出血、外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创伤的症状四、创伤的分类(一)按伤后经过的时间分1.新鲜创:时间短,创内组织轮廓清晰、虽被污染,但未感染。2.陈旧创:时间长,创内组织轮廓不清,明显感染、化脓、有的出现肉芽组织。(二)按创伤有无感染分1.无菌创:在无菌条件下所做的手术创称为无菌创。2.污染创:被细菌和异物污染,但未发育繁殖或致病。3.感染创:致病菌大量繁殖,致病,机体全身性反应。(三)按致伤的性状四、创伤的分类搔创、缚创、咬创、毒创、复合创、火器创。刺创、切创、砍创、挫创、裂创、压创、五创伤的愈合(一)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1.局部因素:(1)创伤感染(2)创内存有异物或失活、坏死组织过多(3)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紊乱(4)受伤部不安静2.全身因素:(5)机体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6)免疫功能低下:大量用皮质激素、先天性不足3.人为因素:(7)处理创伤局部不合理(8)全身治疗不当(二)创伤愈合种类1.第一期愈合:形态学和生化变化均不显著,留下线状疤痕或不留疤痕2.第二期愈合:伤口增生多量的肉芽组织,充填创腔,形成疤痕组织被覆上皮组织而治愈3.痂皮下愈合:表皮损伤,伤面浅在,少量出血,血液或渗出的浆液逐渐干燥而结成痂皮,覆盖在伤的表面。五创伤的愈合影响因素局部状态全身状态处理情况感染异物坏死组织活性局部血循抵抗力营养程度全身疾病创伤处理全身治疗第一期愈合第二期愈合(二)创伤愈合种类五创伤的愈合五创伤的愈合创伤愈合机制创伤愈合机制伤口粘合创腔净化组织增生血液、血浆、纤维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吞噬、溶解、搬运死亡组织。结缔组织C及毛细血管内皮C、上皮C等分裂增殖肉芽组织转变为纤维性结缔组织无疤痕愈合创伤Ⅰ期愈合机制一期愈合创伤处切缘整齐,组织破坏少,炎症反应轻肉芽组织从伤口边缘长入,表皮由基底细胞再生愈合后瘢痕较小,表皮再生完全五创伤的愈合创伤Ⅱ期愈合机制创伤部发炎、肿胀、增温、疼痛,创内坏死组织液化,形成脓汁,流出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嗜中性白C、巨噬C及其它炎性C向创口中心生长,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转变为纤维性结缔组织疤痕愈合组织修复创腔净化二期愈合创口大,创缘不整,组织破坏多,炎症反应重肉芽组织从底部和边缘将伤口填平,然后表皮再生愈合后瘢痕较大,再生之表皮较薄肉芽组织由三种成分构成: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一)一般检查病史调查:发生的时间,致伤物的性状,发病情况,整体检查:体温、呼吸、脉搏、可视黏膜、精神状态(二)创伤外部检查损伤程度:大小、形状、性质,出血情况、裂开程度,边缘整齐性、挫灭程度功能障碍:疼痛情况、发生部位、功能障碍六创伤的检查(三)创伤内部检查形态:深度、宽度、弯曲程度、开放程度、有无创囊污染情况:污染物的性质、数量感染情况:疼痛、肿胀程度、化脓及坏死程度六创伤的检查(四)检查创伤的注意事项迅速及时:发现危重情况必须立即抢救,不应单纯为了检查而耽误抢救时机。详细谨慎:检查步骤应尽量简捷,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