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说海南省文昌中学语文组敬宗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可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光辉起点。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形式的歌谣。其句式参差错落,多带“兮”字,宜于自由地抒发不同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的内容》。代表作《离骚》。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不同层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真挚朴素的思想情感。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于家庭矛盾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以五言`杂言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兵祸不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一群佚名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五言古诗十九首,造诣极高,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它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擅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蕴籍深挚的情思。尤其是那些写相思离情的作品,言短情长,更是后世难以超越的。三曹、七子、以及女诗人蔡琰的诗作,及时的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陶渊明,其《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的美感享受。饮酒东晋·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边塞诗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田园诗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在徜徉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是唐代少有的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本诗笔墨清淡,饶有情趣,自然欢娱中流露出与田家亲密无间的友谊。最高成就:李白、杜甫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兵车行中唐时期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李贺、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批评统治者的昏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