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符号化:①W→X,即非W←非X。②非S←非T,即S→T。③T或X,必居其一。④Y且Z→W,即(非Y)或(非Z)←非W。题设为同时接通S和Z。从S开始推理,根据条件②,接通T。根据条件③,断开X。根据①,断开W。根据④,(非Y)或(非Z)。根据题设接通Z,所以断开Y。类似题目很多,只不过不见得是用开关这样的素材,2005年逻辑部分的第7题就是一道以论文采用与否为题材的开关题。解法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赘述了。(4)逆否命题例5(2007GCT01)哲学家:“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若把“人生并不意味着虚无缥缈”补充到上述论证中,那么这位哲学家还能得出什么结论?A.我思考。B.我不思考。C.我存在。D.我不存在。解析此题可制作逆否命题等值变换求解。题干由三个陈述构成。其推理结构如下:①我思考→我存在。②并非(我存在)→并非(我思考)。显然①和②互为逆否命题。等值。③我思考→人生意味着虚无缥缈。加入前提“人生并不意味着虚无缥缈”,即制作逆否命题,人生并不意味着虚无缥缈→并非(我思考)。显然选B。其他选项不能充分推出。类似题目也非常多,2003年逻辑部分的第18题就是类似的题目。(5)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的等值变换这类题目也是初看很复杂,实际上只要记住公式p→qp∨q,即,“如果p那么q”等值于“(非p)或q”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6(2005GCT22)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有分红的企业才能发行新的股票。可是,如果一个企业有分红,那它就不需要资金。如果它需要融资,就没有办法分红。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不可能假?A.一个上市公司不需要融资,或者不是有分红的企业。B.一个上市公司需要融资,或者是没有分红的企业。C.一个上市公司不需要发行新股票,或者不是有分红的企业。D.一个上市公司需要发行新股票,或者是有分红的企业。解析正确答案为A。根据公式:p→qp∨q,即:下雨则地湿=没下雨或地湿。所以,条件1:有分红←发新股,即不分红→不发新股;即不发新股或有分红。条件2:有分红→不需融资,即不分红或需融资。条件3:需融资→不分红,即不融资或不分红,即A。例7(2007GCT11)A国的反政府武装绑架了23名在A国做援助工作的H国公民作为人质,要求政府释放被关押的该武装组织的成员。如果A国政府不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会杀害人质;如果人质惨遭杀害,将使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望而却步。如果A国政府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将以此为成功案例,不断复制绑架事件。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面的陈述中推出?A.H国政府反对用武力解救人质。B.如果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继续派遣人员去A国,绑架事件还将发生。C.多数国家的政府会提醒自己的国民,不要前往危险的A国。D.反政府武装还会制造绑架事件。解析正确答案为B。题干命题:(1)非A国政府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会杀害人质;(2)人质惨遭杀害→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望而却步;(3)A国政府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不断复制绑架事件。从题干可以看出,(1)(2)构成充分条件序贯推理。即(1′):非A国政府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望而却步。(1′)和(3)构成二难推理。A项无关。B项结构: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继续派遣人员去A国→绑架事件还将发生。正是由(1′)的逆否命题和命题(3)得出的结论。推理正确。C是否提醒国民是下一步的结论,与题干论述关系间接。D是二难推理的一个结论,不能以偏概全。此题的一个简便运算就是运用“如果p那么q=(非p)或q”。题干的二难推理就是“(非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望而却步)或不断复制绑架事件”,结论当然是B。5.二难推理【备考要点】二难推理也叫假言选言推理。一般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二支选言命题作前提的命题推理。基本形式如下:如果p,那么rp→r如果你停止打人了,那么你打了人。如果q,那么rq→r如果你没有停止打人,那么你打了人。p或qp∨q要么停止打人,要么正在打人。所以r∴r所以,你打人了,确定无疑。如上的例子也可以简化成“你是否停止打人了?”或者“你是否已经停止打你父亲了?”【解题技巧】二难推理的题目并不复杂,曾经出现过的题目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