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简介动态血压监测简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目录目录•1.动态血压概述•2.动态血压的检测指标•3.动态血压应用•4.动态血压的不足与展望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检测技术由于ABPM克服了诊室血压24h内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因此能较客观地反映24h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1.1.动态血压(动态血压(ABPMABPM)概述)概述ABPM是1961年由Sokolow首先提出,认为应尽可能多测量诊所外血压,以更好了解血压情况。1962年无创半自动血压检测仪问世,但限于对血压认识水平及仪器不能自动监测夜间血压,此项技术未得到推广ABPM技术进展1969年英国牛津大学Stot和Bevan采用有创技术在人股动脉内插入导管,监测每次心搏血压,发现血压变化具有丰富信息,开创了动态血压监测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无创全自动动态血压检测仪诞生,1987年该产品进入市场并普遍应用于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无观察误差和读数选择偏差•有较多血压读数,可获得24h、白昼、夜间和每小时的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有较好重复性•无白大衣效应•无安慰剂效应•可评估长时血压变异•可评估昼夜血压节律•可评估降压治疗后24h血压控制状况ABPM的优点ABPM的优点•每次测得的血压读数可能欠准确,尤其在活动时•睡眠质量影响夜间血压读数•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较差•需要更多与预后关系的证据,需要降压治疗循证证据•费用较高,很难长期频繁使用ABPM的缺点•ABPM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计•动态血压计内的电动泵使上臂袖带自动充气,根据压力示波法或柯氏音听诊法测压原理拾取信号并记录贮存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值•监测结束后,贮存的数据可通过计算机或专用分析仪打印出每次测量的血压读数和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仪器选择推荐使用经BHS(1993)、AAMI(1993)和(或)ESH(2002)验证合格的动态血压计动态血压计至少每年1次与台式水银血压计进行读数校正,采用Y或T型管连通袖带,二者的血压平均读数差异应该<5mmHg•由经过培训的医护及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使用和维护•佩戴袖带前,向受测者说明测压的注意事项•袖带佩戴方法同OBPM•测压间隔时间可选择15、20或30min•夜间测压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为30或60min•为了考核降压疗效或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应进行整个24h血压监测•记录开始睡眠和清醒的时间测量方法•佩戴ABPM期间,保持以往平常生活或工作状态•自动测量血压时,佩戴袖带的上臂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避免佩戴袖带肢体大幅度的活动,如握拳、提重物等,以防袖带位置移动或松动而影响测压的结果,导致较大的数据误差或测不出•如果发生袖带位置明显移动或松脱,则应及时纠正•睡眠时上臂位置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准确性佩戴时注意事项•部分数据因可信度较差,分析时应该舍弃•一般采用下述舍弃标准:收缩压>260或<70mmHg舒张压>150或<40mmHg脉压差>150或<20mmHg•有效的血压读数次数应该达到监测次数的80%以上,每小时至少有1次血压读数,否则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较差数据采纳AMBP可弥补CBP的不足,既往ABPM主要用于鉴别白大衣、隐性及夜间高血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的谷/峰比(T/P比)、平滑指数(SI)、夜昼指数(DI)、压力负荷(BPL)等指标,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在疾病诊断、药物疗效评价、疾病预测等方面有重要价值•ABPM开始应用时监测指标主要局限于24h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等,用于甄别白大衣效应、夜间高血压、反白大衣效应•近年来,学者在ABPM基础上,提出新的监测指标,为ABPM临床应用带来新发展•目前血压监测指标大致分为四类:血压平稳性指标、血压负荷性指标、反映血压变化规律指标及其他2.动态血压的检查指标•主要包括血压变异系数(CV)、降压平滑指数(SI)、谷/峰比值(T/P比值)•CV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有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等于每小时血压下降值标准差/24h平均降低值,分别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