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之道《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全面、系统研究《黄帝内经》有关治疗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治疗学理论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出《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是由论治思想、治疗原则、治疗大法、治疗手段、病证论治五个子系统所构成,并对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形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该研究对发展中医治疗学理论、指导中医临床思维,具有较大的意义。文中特别提出,按治疗学理论体系这一思路,对临床各科病证的论治,尚有广阔而深入的研究空间。治疗学理论,《素问·疏五过论》称之为“治病之道”。《素问·移精变气论》称之为“治之大则。”《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且这些理论至今仍然广泛而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历代医家非常重视《黄帝内经》治疗学内容的研究,或从理论上阐发,或从临床上验证,各述己见。隋·杨上善归类这部分内容,冠以“设方”;明·张介宾则标以“论治”;现行《内经选读》、《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将治疗学内容题为“治则治法”。但都缺乏系统性,更未有对其内容的规律性研究。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临床应用,发现散见于《黄帝内经》各篇的治疗学理论中,众多内容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循着这一线索和思路深入研究下去,认为《黄帝内经》治疗学内容存在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1.治疗学理论体系结构分析2.治疗学理论体系内容3.治疗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结构分析《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是由五个子系统所构成:论治思想、治疗原则、治疗大法、治疗手段、病证论治。(一)论治思想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思维法则。它是从一切疾病和疾病发展全过程出发,研究在治疗中必须处理的一些关系问题,如治疗与四时气候关系、治疗与地理环境关系、治病时医者与患者的关系等等。只有正确处理好诸如此类的带普遍性的关系问题,才能在治疗具体病证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治疗方案。(二)治疗原则是临床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治疗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医家们逐步认识和总结出一些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为人的意志所左右,如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虚用补,实用泻等等。这就是规律,任何人不能改变、不能违背。《素问·至真要大论》称其为“绳墨”.(三)治疗大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如使腠理开泄而汗出,邪随汗出而病除,这就是汗法。治疗大法是临床施治的理论依据。(四)治疗手段是实施治疗的具体方法、途径以及采用的工具。临床治疗手段十分丰富,如药物内服、药物外用、针刺、推拿、按摩、艾灸、火罐、手术等等。(五)病证论治是针对各科的具体病证,制定出治疗方案、确立治疗法则、选用具体方药和治疗手段的全过程。(六)五个子系统关系上述论治思想、治疗原则、治疗大法、治疗手段、病证论治,在治疗学理论体系中,有着层次的关系。论治思想属第一层次,是总览临床治疗全局的思维法则。。治疗原则属第二层次,介乎于论治思想和治疗大法之间。一方面,治疗原则的运用,要受着一定的论治思想的支配,如“协调阴阳”的治疗原则的运用,主要受到“调平论治思想”的支配。另一方面,治疗原则又是选择和运用各种治疗大法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准则。如“清法”的临床运用,必须遵循“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治疗大法属第三层次。治疗手段,属第四层次,是落实论治思想、运用治疗原则、实施治疗大法的具体方法。病证论治,属第五层次。是将上述四个方面的理论,具体运用于一个病证的治疗,确立最佳的治疗方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以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因此,对临床各科病证的论治,尚有广阔而深入的研究空间。与军事作战类比,论治思想,类似于“战略思想”,故亦可称为“治略”;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类似于作战中不能违背的基本规律和法则,故可称为“治则”和“治法”;治疗手段,类似于具体的战术,故可称为“治术”;病证论治,类似于一个一个的大小战役或战斗。二、《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内容(一)论治思...